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正文

刘平青 任昆:领导者的自我沉思:“不知道”“不愿意”和“不能够”

http://www.newdu.com 2022/4/13 爱思想 刘平青 任… 参加讨论

    
    
    摘要 :一个人可以没有下属,也可能没有上司,但是一定有自我这个层面需要管理。管理不好自我,绝对会影响自己对上级、平级、下级和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因此,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历史深厚的大国民族来说,意义重大却任重道远。
    关键词 :自我认识  不知道  不愿意  不能够
    一个人可以没有下属,也可能没有上司,但是一定有自我这个层面需要管理。管理不好自我,绝对会影响自己对上级、平级、下级和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有人因为觉得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解除了婚约,未婚妻的苦苦哀求,并没有改变他的决定。而当他的未婚妻与别人谈恋爱时,他又表现出藕断丝连、依依不舍。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太少数,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就是其中的一位。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克尔凯郭尔从生活中悟出“不知道”、“不愿意”和“不能够”的人生三绝望(如图1所示),因此而成长为一名知识领导者——哲学界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一、“不知道”有自我
    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多,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有追求代表有欲望,有欲望则代表一个人愿意激发内在潜能,朝着目标奋斗。然而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追求什么才能得到内心的宁静,这是由于我们不知道有“自我”。
    从小我们被功利主义的社会教育“格式化”,被教导如何追求成功,如何成为对社会贡献的人。然而,这些成功和贡献是相当外在化的(例如票子、房子、位子、车子),不一定出自人的内在。计划体制下成长的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不知道有自我,也不能有自我,当“自我”逐步被市场化改革唤醒的时候,出现“五十九岁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二、“不愿意”有自我
    2004年年底的一天,笔者担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约见学生小李来讨论毕业论文的选题。并提醒,毕业论文选题尽量与自己的学术兴趣、未来的职业取向以及现有的课程优势等方面结合。小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无从着手。最后道出一句,“老师,让我回家和我妈商量一下好吗?”
    2013年春节刚过,笔者受人之托,给一位78年出生的男士介绍女朋友,当电话打给对方后,对方的回应是,“谢谢刘哥!这事你同我妈商量吧!”
    生活中,有些人不愿意有自我,父母和长官包办、代替习惯了。有了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由自己作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选择并不轻松,为自己负责的压力也是非常沉重的。
    三、“不能够”有自我
    中国人由于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心,对于自我的解剖长远浓厚:上起孔、孟、老、庄,中经禅宗,下迄宋明理学,都是以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为主要目的。在中国的先哲们看来,自我是一个整体,整体的自我一方面通向宇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另一方面则通向人间世界,成就人伦秩序。儒家以修养为核心的自我认识,往往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内在的价值之源混淆不清,并且过于重视人性中“高层”的一面,忽略了人性的弱点,对真正属于个体层面的“自我”的认识极为粗糙。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时,中国人才有了个体层面的“自我”意识,如明末清初的李贽、顾炎武、颜元,清朝的龚自珍、魏源等,他们给“自我”以肯定或推崇,但这种呼声,在整体主义价值观的巨大惯性中,既不能唤醒民众,也不能唤醒国家。此后民族存亡之际,历史的脚步再次选择国家整体主义。计划经济极端时期,个人仿佛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被镶嵌在“单位”和“人民公社”之中,“不能够”有自我。农民养鸡还被视作“资本主义尾巴”而遭抵制,这些在今天看来滑稽的事情,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几十年。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家侵犯个人的事件还时有发生。不少公职人员、国有企业的从业者、强势领导之下的职员,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成为自我,不能“有”自我,这时候常常不知道工作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历史深厚的大国民族来说,意义重大却任重道远。

Tags:刘平青,任昆,领导者的自我沉思,“不知道”“不愿意”和“不能够”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