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不必要的生产价格——再论价值转形是一个伪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评论》(武汉)2009年4期第128~131页 冯金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是收敛的,则可以把它的极限定义为由价值转形而成的生产价格。假定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不会影响生产的技术条件和资本的总剥削程度,以及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且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则可以证明,在转形过程完成之后,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价格都必然等于它们的价值。就此而言,价值转形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伪问题。
    关键词:价值转形 转形过程 转形结果 伪问题
    作者简介: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fengjinhua1957@126.com
    一、引言
    在《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冯金华,2008)中,我们证明了:在生产技术不变和生产的技术矩阵行列式不等于零的条件下,如果整个经济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相等,且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相等,则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相应的单位价值也相等。这个结论,无论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还是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也无论是对于简单的两部类经济,还是对于更加一般的多部门经济,都是成立的。因此,价值转形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伪问题。①
    但是,该文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静态”的,关注的重点是“转形之前”和“转形之后”的情况,而没有从“动态”的角度去讨论价值转形的“过程”,因而,未能充分地揭示价值与生产价格在“转形过程之中”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将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构成理论,详细地分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具体步骤。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将证明:对于每一种产品来说,在利润平均化过程完成之前,价值只是转化为一系列不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这些不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通常不等于原来的价值;而在利润平均化过程完成之后,价值将最终转化为某个确定的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即通常所说的生产价格)——这个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一定等于原来的价值。换句话说,所有产品的价值最终都只能转形为与它们在量上完全相等的生产价格。由此可见,在利润平均化之后,价值其实并没有真的转形,即没有真的转化为某个与自己在量上不等的东西,而是回归了本身——唯一的区别是在所谓的转形过程之中,价值会由于利润平均化的干扰而出现暂时的偏离或波动;一旦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完成之后,这些偏离即归于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生产价格是一个不必要的概念。
    本文的基本假定包括:第一,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不影响生产的技术条件和资本的总剥削程度;第二,转形过程是收敛的;第三,在转形过程完成之后,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即所谓的“两个总量相等”)。
    二、转形过程:从不完全的生产价格到完全的生产价格
    我们知道,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可以表示为:
    
    或者
    
    
    
    
    顺便说一下,到目前为止,所有研究价值转形问题的学者都没有能够正确地定义出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即没有像我们这里所做的那样,把生产价格看成是价值在经历了无限多的转形之后的极限。许多人(如张忠任,2004;岳宏志、寇雅玲,2005)误认为价值转形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而,他们的模型“转”得很不彻底;另外一些人(如丁堡骏,1999;朱奎,2004)尽管看到了转形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但却由于缺乏极限的概念,迷失在“转来转去”的过程之中,没有能够顺利地到达生产价格的彼岸。
    三、转形结果:生产价格=价值
    尽管前面说过,每一部类的第n轮生产价格(n是任意但有限的数)通常都不等于其价值,即有,但是,如果调整的次数无限增大,即当n→∞时,它们的极限却不是如此。实际上,此时一定有:
    
    由此可见,在两大部类的经济中,如果“两个总量相等”,则每一部类的生产价格必然等于它们的价值。
    前面的讨论主要是针对两部类经济的简单情况。若要把它推广到更加一般的包括多个部门的经济中去,我们就需要引入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并需要就再生产的不同类型(如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来分别讨论。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冯金华(2008)中完成。
    总而言之,我们的结论是:对于每一种产品来说,尽管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完成之前形成的不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通常不等于价值,但在该过程完成之后形成的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一定等于原来的价值。由于在利润平均化之后,价值并没有真的转形为某个与自己在量上不等的东西,故我们可以说,价值转形是一个伪问题,或者换个说法,生产价格是一个不必要的概念。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遭到了颠覆;恰恰相反,这更加显示出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非常彻底的理论——它用不着通过“发明”所谓的生产价格概念来“救驾”。由于在利润平均化之后,价值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数量不变,故劳动价值论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适合于简单的商品经济,它同样也适合于以利润平均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商品经济。
    注释:
    ①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价格都与价值相等,因而,从“量”上来说,价值转形确实没有意义,但也不能由此就否认说,它在“质”上也没有意义。我们对这个问题暂不讨论。
    ②其中,在价值量上等于可变资本的消费资料部分被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被用于产品的生产。
    ③根据假定,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不会影响生产的技术条件,故公式中的各个a和q不会变化。
    ④这里所说的第1轮生产价格(以及后面将要说到的第2轮、…、第n轮生产价格)是“不完全意义上的生产价格”,因为此时的转形过程并没有真正完成。
    ⑤一旦等式左边的产出不再是用原来的价值z1和z2来表示,而是用经过一轮转形之后的生产价格来表示,则等式右边的投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部分也不能再用F11Ta24.jpgF11Ta68.jpg来表示。
    ⑥在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过程中,剩余价值率也会随之而变化。
    ⑦转形过程的收敛性归根到底是基于利润平均化的现实,即竞争会导致资本不断地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从而,最终导致所有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
    参考文献:
    [1]丁堡骏:《转形问题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5)。
    [2]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载《经济评论》,2008(3)。
    [3]岳宏志、寇雅玲:《马克思转形理论的一个数理证明》,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4]张忠任:《百年难题的破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朱奎:《转形问题研究》,载《经济评论》,2004(1)。
    

 

Tags:不必要的生产价格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