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马克思—斯拉法均衡与特征值问题(二)——摩尔—彭诺斯伪逆的一个应用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政治经济学评论》(京)2012年3期第114~126页 李帮喜 藤… 参加讨论

三、数值计算例
    如上所述,应用摩尔—彭诺斯伪逆的性质,从理论上明示了更为一般的联合生产体系的均衡求解问题可作为一类含有伪逆的方阵特征值问题来解决的方法。下面,通过具体的数值例来验证上述理论结果。⑩
    (一)马克思—斯拉法模型的数值计算例
    1.数值设定
    投入系数矩阵A,产出矩阵B,工资品向量f,劳动投入向量L分别作如下设定:
    
    其特征方程式为,
    
    3.数值例2
    马克思—斯拉法模型数量体系的稳态。由D=B+M可得,
    
    
    (二)马克思—斯拉法动态均衡的不稳定性
    1.动态生产价格体系
    马克思—斯拉法生产价格的动态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可表示为:
    
    在此,可用上述计算的C=MB[+]的特征值与左特征向量来计算生产价格的时间序列。
    因为C的正实数特征值并非绝对值最大,所以决定均衡的特征值和与其相对应的左特征向量p1并不起支配性作用。故而无论初期值是什么,迟早都会出现负的价格比率。
    
    
    
    由表2可以看出,因具有经济意义的特征值不具有支配性,在相当早的阶段就出现了负的活动水平,其不稳定性更为突出。
    四、主要结论及其意义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数值计算的角度,将华罗庚命题扩展到一个更为一般的拥有矩形系数矩阵的马克思—斯拉法体系,应用摩尔—彭诺斯伪逆的性质,只需假定一个关于投入与产出矩阵的秩条件,即可把价格系统的均衡问题等价变换为一类求含有伪逆方阵特征值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可知,马克思—斯拉法的价格均衡与数量均衡都不具有支配作用,也就是说,此类联合生产体系具有一种价格与数量均衡都不稳定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与不含固定资本的里昂惕夫模型的动态特性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置盐—中谷提出的从全部商品的均衡价格定义群中削去旧固定资本价格的这一变换方法,完全依存于模型本身的设定,即只局限于一类特定的投入和产出系数矩阵的情形。这一方法适用不了更为一般的联合生产的情形。
    本文应用伪逆的这一变换方法,只要是以等式来定义的均衡问题,不论是仅固定资本为联合生产物的置盐—中谷模型,还是有多种联合生产物的更为广泛的联合生产模型,只要从形式上满足系数矩阵的秩条件,即可应用到求一类具有经济意义的均衡价格问题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伪逆的应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13)
    在不考虑非生产性消费的前提下,均衡活动水平体系的平均增长率与均衡价格体系的平均利润率是一致的。虽然不能完全通过特征值问题来求具有经济意义的活动水平的均衡解,但从本文后半部分的例证中可以看出,在数值计算上可以求出对应于均衡价格的活动水平的均衡解。
    现实经济中,旧固定资本会在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由市场的供需一致条件(等式条件)确立的经济均衡体系不稳定,这类竞争均衡一般也无法实现。换言之,完全或过度依赖市场的经济早晚会出现过剩生产现象甚至危机,迟早会对资本家的商品经济造成直接或间接性的打击。这种不稳定性是以市场为基础,含有固定资本的商品经济所共通的问题。即使是明确存在经济计划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若是拥有与商品经济类似的完全竞争型的市场性框架,则不能过度期待市场对供需调节的功能,同样也不可避免出现这种生产过剩现象。因此,对经济的均衡与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固定资本,应该由经济计划的主体即国家进行切实有效的调控与投资管理,才能达到经济的均衡与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为简单起见,假设了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保持不变,且折旧年限是物理性的。本文未言及的固定资本的经济年限的内生决定、报废处理成本,以及如何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管理等理论问题将另行讨论。(14)
    本文的日文原文首发于《季刊经济理论》(日本经济理论学会会刊)第48卷第3号(2011年10月),第56~68页。中文翻译得到了日本经济理论学会的许可,中文译文有部分删减和调整。感谢卢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敦大学)、中谷武教授(神户大学,流通科学大学),《季刊经济理论》第47卷主编角田修一教授(立命馆大学),第48卷主编冈部洋实教授(北海道大学)以及本刊匿名评审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本文文责自负。
    注释:
    ①固定资本的役龄概念,可参见斯拉法原著的中译本第10章的内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可参照Kurz and Salvadori[8]第7章。
    ②浅田[11]把斯拉法—置盐—中谷的这个分析框架称之为“SON经济”。这类模型的中文文献可参照李—藤森。[12]
    ③比如Schefold[14]论及的Pure Fixed Capital就是这类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含有固定资本的马克思—斯拉法联合生产体系的投入与产出系数矩阵一般不是方阵,而是一类列数大于行数的矩形矩阵。
    ④当然,如果只考虑如何决定平均增长率的问题的话,简化成仅含新品的数量体系也能决定平均增长率。[15]
    ⑤关于广义逆及奇异值分解的详细说明,可参照Strang,[16]柳井—竹内,[17]Ben-Israel and Greville[18]等的论文。
    ⑥参照柳井—竹内[17]第5章5.4节126页的引理5.7。
    ⑦约当标准型可参照韩—伊理[19]的详细说明。
    ⑧基本解的求法可参照宫冈—真田[20]第6.3节。
    ⑨马克思—斯拉法模型数量均衡体系成立的必要条件的证明方法将另行讨论。
    ⑩数值计算使用的是FreeBSD系统的Maxima-5.23.2和Scilab-4.1.2。
    (11)应该注意的是,平均增长率与平均利润率一致是以不存在非基本产品为前提的。
    (13)比如说,这类伪逆变换的方法可应用到系数矩阵为n阶方阵A,但rank(A)<n(即A不满秩)的情形。
    (14)关于固定资本的经济年限的内生决定的模拟计算可参照Li。[21]
    参考文献:
    [1]Hua, Loo Keng. On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Globally Optimal Planned Economic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4, 81(20).
    [2]华罗庚.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Ⅰ)量综与消耗系数方阵[J].科学通报,1984(12).
    [3]华罗庚.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Ⅱ)消耗系数(Ⅲ)正特征矢量法的数学证明[J].科学通报,1984(13).
    [4]华罗庚.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Ⅳ)数学模型(Ⅴ)论调整(Ⅵ)生产能力的上限,表格[J].科学通报,1984(16).
    [5]华罗庚.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Ⅶ)论价格[J].科学通报,1984(18).
    [6]华罗庚.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Ⅹ)生产系统的危机[J].科学通报,1985(9).
    [7]Sraffa, P. Production of Commodities by Means of Commodities: Prelude to a Critique to Econom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0.
    [8]Kurz, H. D. and Salvadori, N. Theory of Production: A Long-period Analys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9]Okishio, Nobuo and Nakatani, Takeshi. Profit and Surplus Labor: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Durable Equipments[J]. The Economic Studies Quarterly, 1975, ⅩⅩⅥ(2).
    [10]Nakatani, Takeshi. Economics of Value, Price and Profit[M]. Keisou Shobou, 1994.
    [11]Asada, Toichiro. Real Wage Rate, Rate of Profit and Rate of Exploitation in a Fixed Capital Economy[J]. The Economic Studies Quarterly, 1982, XXXIII(1).
    [12]李帮喜,藤森赖明.固定资本与剑桥方程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13]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Schefold, B. Mr Sraffa on Joint Production and Other Essays[M]. Unwin Hyman Ltd, 1989.
    [15]Fujimori, Yoriaki. Modern Analysis of Value Theory[M]. Springer, 1982.
    [16]Strang, Gilbert.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M]. Academic Press, 1976.
    [17]Yanai, Haruo and Takeuchi, Kei. Projection Matrix, Generalized Inverse Matrix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M].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3.
    [18]Ben-Israel, A. and Greville, T. N. E. Generalized Invers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Springer, 2003.
    [19]Han, Tesun and Iri, Masao. Jordan Canonical Form[M].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2.
    [20]Miyaoka, Etsuo and Sanada, Katsunori. Applied Linear Algebra[M]. Kyoritsu Shuppan, 2007.
    [21]Li, Bangxi. Economic Durability of Fixed Capital[J]. Waseda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2011, No. 381-382.^
    

Tags:马克思—斯拉法均衡与特征值问题(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