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王立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判断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王立胜 参加讨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对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新认识是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的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化。主要矛盾的内涵及构成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主要矛盾的一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前者明确提出物质和文化两种需求,而后者则更包容、综合与全面。“美好生活”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需要吃饱穿暖,更要吃好穿好行好住好,具体指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此之外,还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方面的需求。总之,“美好生活”拓展了物质文化的外延,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纳入其中,同时也提升了其内涵和质量。
    第二,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具体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不平衡”指的是发展领域范围,包括经济不平衡、社会不平衡、理念不平衡和制度不平衡等重要领域。经济不平衡主要包括产业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动力不平衡;社会不平衡主要包括阶层不平衡、流动不平衡、权利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理念不平衡包含对经济与生态、民生与社会、积累与消费、先富与后富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认识;制度不平衡则包括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上的不平衡。
    “不充分”指的是发展的层级质量,包括要素不充分、产业不充分、竞争不充分、模式不充分和形态不充分等。要素不充分是指新要素的开发、闲置要素的使用和低效要素配置优化上的不足;产业不充分是指新产业的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联动发展上的不足;竞争不充分是指垄断的破除、竞争机制的优化和竞争环境的保障上的不足;模式不充分是指新模式的落地程度不够、融合程度不好、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整合范围和深度不足;形态不充分是指技术形态、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上的单一和缺失,从而使模块化、分布式、共享经济等新思维、新业态的发展不足。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全新判断和全新表述,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现实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依据和指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理论意义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成果。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前提。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实践诞生新理论,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毛泽东首先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就在于准确地抓住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对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巨大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这是关系我国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不懈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了战略安排,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努力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人民提供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全面建成可持续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广泛的、多样的、多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习近平同志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满足人民群众的具有需求匹配度、广泛度和体验性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们的生产和供给体系不仅要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形成更多的可供支配的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经营模式的创新、产品形态的革新和科学技术的提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支撑,从平衡和充分两个关键点着手,形成我们发展的新路径,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心,抓住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加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上一页  [1] [2] [3] 

Tags:王立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