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探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8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赵志超(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2008年至今中美贸易摩擦状况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引发其自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经济衰退,出现连续4个季度经济负增长。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且表现出危机时期鲜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

1.对华贸易摩擦力度逐年加大。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共11起,涉案金额达7.9亿美元;2010年为6起,涉案金额达8.6亿美元,远超过2002-2007年的平均数。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最大受害者。

2.对华贸易摩擦强度不断升级。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涉案金额和幅度骤然增长。2008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金属丝网托盘实施的惩罚性关税上限达到438%;2009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核准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6%-15.78%的反补贴税及高达99%的反倾销税,创下美国对华贸易制裁的金额之最。

3.对华贸易摩擦范围骤然扩大。2008年以后,美国贸易救济调查的范围逐步由最初的低端制造业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产品等,迅速扩大到机电、医药保健产品、化工产品、微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如2011年1-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收到的涉及中国产品的7起377调查申请中,涉及电子产品4起、机电设备1起、医药保健产品2起,包括手提电子计算设备、动作感应声音效果器和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等产品。

新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几点预测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面临再调整,各国更加注重内外均衡发展,通过结构调整寻求新的竞争优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宣称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同时,中国产品将不断寻求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提升,中美经贸之间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双方的贸易摩擦也将继续存在。

1.政策落地引发贸易摩擦密度升级。金融危机期间乃至当前美国经济最大的挑战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为刺激国内就业、增加出口,奥巴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单边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2008年颁布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是一项影响广泛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直指中国出口美国的儿童产品;2010年美国商务部宣布14项加严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实施的建议措施,主要针对涉及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处理。其中,“强化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单独税率”、“澄清非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价值计算方法”、“规定反补贴调查中有关国有企业专项性补贴”等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应诉企业的倾销幅度,增加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反补贴案中被认定为存在补贴行为的可能性。2011年颁布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规定进口食品要达到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的高标准,将进一步加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我国输美农产品企业的检查频率,势必抬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为支持美国总统的国家出口刺激计划,美国政府会进一步加强对各类贸易法案尤其是贸易救济制度的实施,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指引、技术标准,裁定我国商品存在倾销、补贴等更为容易,涉案产品、产业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2.结构性矛盾导致贸易摩擦重点上移。2000年至今,高技术产品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由14.9%提高到31.4%,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则由42.3%提高到59.3%。此时,世界主要经济体就开始认为,中国政府的产业补贴政策造成了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中完成了“青蛙式”的跳跃,中国已经成为“科学技术超级大国”。但是,中国对美的高利技产品的贸易逆差90%来自于中国的外资企业,而且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高科技出口占据了整个出口的97%,来自于中国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却很少,实际上中国从高科技产品的贸易顺差中并没有得到多少增加值。基于中国成为“科学技术超级大国”的认识,美国对华贸易经济调查的重点逐渐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2010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25起337调查中,电子信息产品占到22起。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经营发展方式,掌握核心技术,谋求进入产业价值链高端,美国出于平衡两国贸易收支、遏制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将采取更多的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贸易救济措施。因此,主要针对中国有出口成长潜力、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的337调查,凭借其申请门槛低、制裁措施严厉、调查程序简单、应诉费用高昂的优势,将成为美国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又一杀手锏。

3.多重因素助推贸易救济措施滥用。随着美国在原有贸易救济措施政策下对我国展开贸易救济调查的领域越来越有限,国内高失业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政客的操弄等多重因素促使美国不断加强对贸易法的实施,继续利用歧视性的条款对华进行性质恶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一方面美国基于本国利益,曲解贸易争端事实和WTO协议,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本国贸易救济申请方的举证责任和申请成本;另一方面,在调查中错误地采用外部基准,采取不公平的计算方法计算倾销幅度、补贴率等,随意增加应诉方负担和应诉难度,并且任意提高反补贴税率。如在美国对华不锈钢焊接压力管案和美国对华薄壁矩形钢管案中,美调查机关允许申请方在立案后提出大量新增项目,并且启动新增项目调查的门槛过低,对于这些新增项目,中方丧失了调查立案前充分磋商机会,企业应诉成本大大增加。这一系列具有浓重贸易保护色彩的不合理救济措施直接导致申请方和应诉方的不公平地位,已经造成并将进一步刺激美国贸易救济措施滥用。

4.贸易保护主义促使贸易保护措施与内容发生结构性变化。纵观2008-2010年中美贸易摩擦案例,可以看出这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美方向中国施加贸易摩擦压力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美国政府和利益集团刺激国内经济、降低失业率、降低贸易逆差、确保产业比较优势的需要,这些金融危机期间形成的对华贸易政策和措施组合新方式在未来将持续存在并不断强化。在贸易救济措施方面,在加紧实施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基础上,会更多以宣称中国为“操纵货币国家”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更重要的是会加大保障措施的使用力度。这是因为保障措施被认为是美国非常必要的政治安全阀,也是新贸易保护下被美国用作保护本国产业、打击外国相关产业的一项必要措施。在行政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美国将会更加频繁地以刺激国内经济、降低失业率为借口,例如通过“国货条款”等行政手段统一政府采购、限制财政费用,通过要求外国出口商必须在美设立“注册进口代理商”等规定增加外国生产商的负担和成本,形成贸易条件的附加限制。在非关税贸易壁垒方面,在中国企业急于拓展美国市场的同时,美国势必通过制定更加苛刻、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筑高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使其成为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一道重要屏障,从而对未来中国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打击。

对策建议

虽然世界经济正处于逐步复苏阶段,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贸易摩擦频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常态。要缓解中美之间因贸易摩擦而形成的困局,并尽可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不断完善既有应对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应对体系。

1.明确贸易摩擦应对主体。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合力应对贸易摩擦的综合机制,从政府角度看,重点要为化解贸易摩擦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加强搜集国外贸易壁垒发展的相关资料,建立多层次的贸易救济机制,建立贸易和投资申诉中心,建立外国贸易政策体系变动预警机制和产业预警机制。行业协会应重点发挥中介、服务、维权、自律职能,通过与国外相关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对话交流与业务合作,做好企业应诉的动员和支持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从企业角度看,增强自主意识,在主动提升自身应对能力的同时善于运用WTO的国际贸易摩擦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

2.丰富贸易摩擦应对手段。首先,应摆脱我国以往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的被动局面,更多地合理、有效地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多边主义对抗美国的单边行为,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其次,对于涉及我国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要通过政府间谈判等外交手段加大与美国的交涉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周旋空间,帮助企业有理、有力、有节地对相关贸易摩擦进行反击。再次,要善于综合运用高访、高层对话和商贸联委会、工会或劳工组织等交流平台,进行正面交涉,争取以合作方式化解贸易摩擦。

3.提高出口企业应对能力。首先,企业要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在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团结作战一致对外。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再次,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最后,企业要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在美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贸易保护主义仍有其深厚的根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中美贸易摩擦局面,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企业,都应对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具有足够的认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在贸易摩擦中不断学习和强大,最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摩擦风险和损失,共同推动我国成为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网站,http://gpj.mofcom.gov.cn.

[2]中国产品结构升级的幻觉与真实[N].第一财经日报,2007-12-07.

[3]全球金融危机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与中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研究,2010(4).

[4]透视后危机背景下的中美贸易摩擦[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8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探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