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内外资进入对零售业的贡献度情况,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P=β0+β1*DDI+β2*HHI+ε (2)
其中,P表示我国内资零售业的销售利润率绩效,DDI表示内资零售业的资产,HHI表示零售业的集中度,ε表示随机扰动项。
根据表3中的样本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三个参数β0、β1、β2的估计值分别为:
β0=-725.2633 β1=0.068023 β2=1.315258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S=-725.2633+0.068023*DDI+1.315258*HHI
T=(-3.033618)(14.14927)(3.072711)
R2=0.975351 ad R2=0.968308 DW=1.927526 F=138.4936
此回归拟合优度97%,F值、T检验值均已达到显著性水平,模型有效。回归结果说明:内资投资每增加1亿元,零售业以销售利润为指标的平均绩效将增加680元。
(三)外资进入生产制造业的绩效分析
为了对比外资进入产、销不同行业的贡献情况,我们进一步考察FDI进入生产制造业的绩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GP=γ0+γ1*GFDI+γ2*GHHI+ε (3)
其中,GP表示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总额(万元/个),GFDI表示外商(包括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GHHI表示工业企业市场集中度,ε表示随机扰动项,再次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表4中的样本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三个参数γ0、γ1、γ2的估计值分别为:
γ0=-1629.736 γ1=0.004667 γ2=3.259015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S=-1629.736+0.004667*FDI+3.259015*HHI
T=(-1.559101)(3.501407)(1.662887)
R2=0.925571 ad R2=0.904306 DW=1.729021 F=43.52486
拟合优度超过90%,拟合程度较好,对于变量GFDI的T值也通过了检验,整个方程较为显著,模型有效。回归结果说明:生产制造领域外商投资每增加1亿元,平均每家工业企业销售利润仅增加46.67元。
通过上述绩效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中国,1亿元的外资投于零售业,能使零售企业销售利润增加3788元,投资于生产制造业,则仅能使工业企业销售利润增加46.67元;而同等数量的内资投资于零售业仅能使零售企业销售利润增加680元。由此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一是今后FDI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零售市场
回归分析发现,与内资进入零售业的影响相比,外资对于零售业绩效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与外资进入生产制造业的绩效影响的相比,零售领域外资进入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外资进入对于零售业绩效有较为显著的拉动作用,由于在零售市场外资比内资、比在生产制造领域均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具有强大的动机,在投资选择上今后将会更多地偏向于中国零售领域,抢占我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用大规模、新技术、高投入的实力在我国零售市场上站稳脚跟,全面扩张将成为趋势。
二是内资零售业投资绩效明显低于外资,竞争实力明显不足
通过对内、外资投资于零售业分别能带来的销售利润增加绩效的对比分析,我们看到了内资和外资竞争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传统内资零售企业由于经营方式落后,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较差,投资效率低下,与外资企业竞争处于劣势,外资的大量进入,尤其是强势外资零售企业的大量进入,在现有的零售市场上将对本国零售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三是FDI在国内零售业的高绩效收益可能对本国制造业造成挤出效应
由于外资在国内零售市场能获得相对高投资绩效,这一方面预示着今后外资将进一步选择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另一方面FDI进入领域的改变,将对我国本土制造业形成纵向挤出效应,而相对于零售领域,外资进入制造领域的技术溢出效应通常更为显著,这种挤出效应不利于制造业技术的创新和生产链的连续性。当然,由于这涉及到产业间的垂直联系效应问题,只能说这里的分析只在说明一种可能性,零售业外资进入与本土制造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五、研究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的结论
FDI进入中国零售业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变中国传统分散、落后的零售市场结构、使中国零售业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以及刺激了本国生产企业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FDI的强势过度进入零售业这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终端产业领域,已经引发以及潜在可能的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从总体上看,流通产业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担负实现商品转移与价值增值的重任,没有流通或流通不畅,社会生产活动就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劳动力价值的实现补偿会因此而受阻,从而导致社会劳动力需要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而零售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控制权所在更是直接关系到一国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乃至政治系统的安全,随着近年来连锁、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快速兴起所带来的零售业态日益网络状发展趋势,外资在零售领域的并购活动涉及面广,隐含的产业安全危机比其他产业任何产业都大,如若任凭外资零售企业利用掌握的巨额订单和大规模商品采购能力,对中国实施产业链纵深控制,甚至“掌管”中国的产业结构,国内众多制造商的销路和生死将被外商所操纵,失去了主权商业的国家就有可能失去主权工业,而一个没有主权工商业的国家,也就不可能有主权经济。
具体分析看,我们对FDI进入中国零售市场至少可提出以下四问:1.如何使内资零售企业摆脱压力快速发展。后WTO时代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全面布点使内资企业越来越多地面临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内资企业何去何从,如何发展?2.如何打造我国制造业自主品牌。外资渠道掌控力量过强形成对生产制造企业的渠道控制,将使本土制造业沦为跨国流通企业的贴牌加工车间,利润空间受限,如若任其发展,中国靠什么来打造本国独立的民族品牌?3.如何避免金融风险。FDI利用其雄厚的资本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同时也将大量占用我国国内企业贷款,侵占我国有限的金融资源自我发展。外资零售企业现金流的大进大出,易造成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波动,政府经济调控的主动权失效,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国内将如何应对?4.如何保护消费者利益。追逐利益是外资零售企业不断扩大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终极目标,我们在享受着外资零售企业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应该关注如若外资企业动用一切手段攫取超额利润,消费者福利如何保障?
(二)维护国内零售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国维护产业系统安全的两大保障是对产业的静态控制力与产业自身的动态竞争力。在零售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零售领域FDI的强势进入严重冲击了传统本土企业的零售市场控制力;在本土零售企业自我组织能力弱,相比于跨国零售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情况下,必然使我国产业系统处于安全危机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零售市场健康发展,目前至少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产业政策作用,努力营造有效竞争的零售市场格局
有效竞争市场是兼容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市场,是仅次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次优级市场。FDI改变了我国传统完全竞争型的零售市场格局,在FDI局部垄断零售市场隐含危机的情况下,要求政府在零售领域强化《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政策法令法规的运用,积极探讨本土零售企业发展的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
第二,理性对待服务贸易开放,通过商业立法延缓跨国连锁巨头在华过快扩张的势头
各地各级政府应把零售业的发展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听证力度,严格外资进入的审批权限,防止盲目招商引资;同时政府应强化引进外资的后期监管工作,制止外资企业通过垄断流通业态追逐超额利润的企图;防止外资企业通过掠夺性定价,影响中小零售商的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取消外资的优惠待遇,为国内零售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密切关注FDI在零售领域的动向,建立科学的外资进入预警监测机制
对于FDI进入中国零售业要把握好“度”,适度开放可以强化国家经济安全,开放过度则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一般认为,在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产业中,FDI规模总量控制在总体经济份额的30%以内较为恰当,在目前FDI在零售领域的收益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为防止其在今后几年内快速进入引发的问题,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零售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外资在零售市场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
第四,努力培育建设产业链一体化的上规模本土零售企业,壮大本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消除危机隐患
一切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只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产业系统安全的终极途径在于提升本土企业动态竞争力。结合中国制造业亟须强化品牌建设的现实客观需要,生产制造与零售业可协力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零售企业集团,通过零售业的市场力量服务于我国制造业的品牌建设。我国零售业也应该强化自身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需要的零售经营模式,加快连锁化、现代化发展步伐。
六、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一个产业对外依存度越大,其隐含的生存风险就越大。FDI在国内零售领域的扩张改变了我国零售市场的组织结构,而研究发现后WTO时代外资可能进一步加快进入高绩效的中国零售市场的步伐。出于本国产业发展与经济系统安全的考虑,在本土零售企业自我组织能力不足,无法与跨国企业平等竞争的客观事实面前,有必要借助政策的力量,理性引入外资,强化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强化外资进入动向的预警监测,发展产业链一体化的零售企业集团,从根本上强化本国产业控制力,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 [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05-345.
[2] 李飞,汪旭晖.零售业开放度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测评研究 [J]. 中国经贸,2006,(8).
[3] 李炳炎.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 [J]. 探索,2007,(6).
[4] MARION,B W,NASH,H J. Foreign Investment in U. S. Food-Retailing Industry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y,1983(5):413-420.
[5] 中国经营报.洋超市中国攻略零售业绿灯放行 [N/OL]. http://finance.sina.com.cn/2000-09-19/13002.html
[6] 李飞等.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5-167.
[7] TOKTALI N,BOYACI Y. The Changing Retail Industry and Retail Landscapes:The Case of Post-1980 Turkey [J]. Cities,1998,(15):345-359.
[8] 黄国雄.中国流通业:入世后的挑战与对策 [J]. 财贸经济,2003,(10).
[9] 陈高宏.流通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务必提高警惕 [EB/OL]. (2003-3-21).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ticle_News.aspx?ArticleId=29203.
[10] 何大安.中国流通产业运行问题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5-137.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