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的经验分析(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戴翔 参加讨论

通过对上述回归结果的分析,我们对全球贸易和实际GDP之间的基本关系已经给出了可能的答案:一方面,全球贸易波动幅度高于实际GDP的波动幅度,这突出表现在贸易收入的弹性系数大于1,这一点与理论和实践部门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并形成的基本共识是一致的,即贸易的增速通常高于经济的增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的衰退必然带来贸易更大程度上的衰退。另一方面,贸易波动幅度较之实际GDP波动幅度呈现出越来越“过度反应”的发展趋势,这突出表现在采取近期的样本区间估计出来的贸易收入弹性值变得更大了。按照这一演进规律推算,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演进,尽管是同样程度的危机冲击,所导致的贸易下滑程度也可能会越来越大。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本轮危机冲击下贸易出现的急剧下滑,其特征并不仅仅在于直观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程度更严重一点而已”,与此同时,还表现出贸易波动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变得更强了,换句话说,经济波动同样表现为1%,而贸易波动的幅度却会越来越高。这一点可以看做是在本轮为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震荡与以往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震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又一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上述结果说明了,一些专家学者所指出的贸易增速历来高于经济增速的事实,其实并不足以成为我们理解经济波动下贸易“过度”反应的足够理由。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即在上述估计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考虑到危机冲击下的特殊影响,或者说,在危机冲击时期全球贸易相对于实际GDP的波动是否会有特殊表现?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借助于弧弹性计算公式,来考察危机冲击期间贸易收入的弧弹性值,以与上述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弧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公式(3)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公式(1)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此处△Q表示出口贸易额的改变量,△I表示收入水平即实际GDP这一变量的改变量。根据公式(3),本文分别计算历次危机冲击时的贸易收入弧弹性值,其结果如下表4。
    


    表4的计算结果显示,一方面,贸易的收入弧弹性值在不断地变大,这一点与上述两个回归结果所得结论是一致的。特别地,与表2和表3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比较容易发现,以危机冲击年份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出口贸易收入弧弹性值,要比以较长样本区间为基础估计出来的出口贸易收入弹性平均值要高出许多。这一结果说明,危机冲击下的贸易收入弹性值确实具有特殊性。而且从时间演进的角度来看,历次危机冲击下贸易收入弹性值同样表现出不断增大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与上述采用计量方程所估计的结果一致。换句话说,危机冲击下贸易收入弹性值的“特殊性”同样存在着演进规律。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表4所计算出来的部分年份的贸易收入弧弹性值为负数,这一结果意味着经济变动与贸易的变动在危机冲击年份可能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当然,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与本文上述“危机冲击”的定义方式有关,即采用的是经济增长的波动程度而非经济出现负增长(即经济出现负增长并非是危机冲击的必要条件)。但是,无论如何,所计算出来的负的贸易收入弹性值表明,当经济出现波动但仍为正增长的情况下,贸易可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与我们平常所观察的经济现象以及惯常的理解似乎并不一致,即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贸易的增长速度历来都是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的话,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在经济仍然表现为正增长的情况下,贸易却出现了反向的负增长现象。这一点再次说明,危机冲击下,贸易的波动有着特殊性,与此同时,这一点也再次向我们说明:贸易增速历来高于经济增速的事实,不足以成为我们理解经济波动下贸易“过度”反应的理由。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出口贸易增长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弹性值(即从增长率变动的视角)进一步明了贸易波动对实际GDP波动的反应程度。出口贸易增长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弹性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出口贸易的增长率水平,则 为出口增长率的改变量,GDP表示实际GDP增长率,△GDP为GDP增长率改变量。计算结果如表5。
    

表5的计算结果同样表明,在危机冲击的年份,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也同样表现出“过度”的敏感性。虽然不同年份危机冲击下贸易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反应不尽相同,也没有表现出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但是上述计算结果至少已经能够充分说明,在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对经济波动的确存在“过度”反应的事实。
    四、简要结论及启示
    

    本文选取了近二十年来,对全球经济影响相对较大的4次危机冲击,即1990年、1997年、2001年以及2008年的危机冲击为样本对象,从出口贸易收入弹性的角度,对历次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的特征进行了经验比较分析。直观的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尽管历次危机冲击下贸易的震荡幅度并非一致,但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贸易的震荡幅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波动幅度。但是对于本文的研究而言,更为重要的发现是:(1)从时间演进的角度看,贸易收入弹性值有不断变大的趋势,这一点意味着,同样程度的危机冲击,导致的贸易震荡幅度可能却不尽相同,具体而言,贸易的震荡幅度相对于经济波动幅度而言会愈来愈明显;(2)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存在特殊性,即相对经济“正常时期”,贸易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反应更为敏锐和剧烈,而且这种特殊性也存在与上述第一点所述的贸易收入弹性值随时间增大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致的发展“规律”;(3)更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危机冲击年份下贸易收入弹性值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有时会出现负值的情况。上述两个“特殊性”对理论和实践部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贸易的增长速度历来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并由此想当然地作出下述判断:经济增长波动会导致贸易更大幅度的波动,本轮危机冲击下贸易呈现的大幅震荡也非“例外”现象,只不过由此造成的影响程度更深一点而已,那么,对于上述出现的“特殊性”我们显然将无法理解。实际上,在上述所谓“共识”或者说普遍观点的背后,一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贸易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演进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以及危机冲击下经济波动对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存在的一些特殊作用机制。而本文的研究恰恰说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此次危机冲击下贸易急剧衰退引起大多数经济学家“关注”并非“过头”。
    针对贸易收入弹性值不断增大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国际分工的演进趋势有关。当前,产品国际生产分割的快速发展,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需求日益增多,从而使得中间产品的跨境流动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内容,全球价值链的不断分解和拓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分工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显然,在价值链全球分布的大背景下,经济波动必然引发整条价值链的波动,从而导致所谓贸易对经济“过度”反应的现象,并且,随着价值链的进一步分解,这种“过度”反应的现象也必将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点,Yi(2003)的研究似乎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Yi(2003)的研究指出,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贸易快速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全球垂直一体化分工的快速发展。实际上,笔者以为,全球价值链的分布与拓展不仅表现在垂直一体化分工上,同样也可表现在水平一体化分工上,也可能存在于产业间的关联上。这应该成为我们理解贸易震荡相对于经济波动具有“过度”反应特征并且这一“过度”反应现象越来越明显的出发点。至于危机冲击下贸易震荡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可能与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的自身特点有关。具体而言,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等特点,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使得对进口产品的存货需求问题更为突出。在危机冲击下,经济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会通过“存货调整效应”而放大,其最终必然表现为贸易的波动会高于经济的波动。当然,进一步的探讨已经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只是给出了可能的原因。情况是否真的如此,需要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后危机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10YJC790039)的资助。


    ①数据来源于WTO网站。
    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 Statistic)。
    ③数据来源同图2.1。
    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 Statistic)。
    ⑤这里采用的这一简单的线性回归计量方程,显然“遗漏”了很多重要变量,因为根据国际经济理论,在影响出口的基本因素中,除了人均收入水平外,还受到汇率水平等影响。但是,本文在此力图通过弹性值的估计分析二者之间的“大致”关系,特别是弹性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虽有所偏误,但是对于本文的分析需要而言,还是基本能够满足的。
    参考文献
    

    [1]裴平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9(8).
    [2]盛斌.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WTO规则的完善[J].国际经贸探索,2010(10).
    [3]石红莲.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0(1)./[4]Anne Krueger. Protectionism and the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pring 2009.
    [5]Baldwin, Richard, ed. The Great Trade Collapse:Causes, Con-sequences and Prospects, VoxEU. org Ebook, Available at ht-tp://voxeu. org/index. php?q=node/4297,2009.
    [6]Berman, Nicolas, Philippe Martin. The Vulnerability of Sub-Saharan Africa to the Financial Crisis:The Case of Trade,Working Paper,2009.
    [7]Behrens, Kristian, Gregory Corcos, Giordano Mion. Trade Cri-sis?What Trade Crisis?February 2010. mimeo, UQAM,NHH, and LSE.
    [8]Bernard, Andrew B., J. Bradford Jensen, Stephen J. Redding,Peter K. Schott. The Margins of US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Proceedings,2009,99(2):487-493.
    [9]Logan Lewis, Linda L. Tesar. The Collap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uring the 2008~2009 Crisis:In Search of the Smoking Gun. October 2009. Prepared for the IMF Economic Review special issue. Economic Linkages, Spillover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2009.
    [10]Marcel Fratzscher. What explains global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060/January 2010.
    [11]Mary Amiti, David E. Weinstein. Exports and Financial Shoc-ks. NBER Working Paper 15556,2009.
    [12]Milesi-Ferretti, G., A. Razin. Sharp Reductions in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an Empirical Analysi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2, April,1998:897-908.
    [13]Eaton, Jonathan, Sam Kortum, Brent Neiman, John Romalis. Trade and the Global Recession. Mimeo,2010.
    [14]Freund, C. Current Account Adjustment in Industrial Coun-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5,24:1278-1298.
    [15]Iacovone, Leonardo, Veronika Zavacka. Banking Crises and Ex-ports:Lessons from the Past.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016. Washington, D. C.:World Bank,2009.
    [16]Irwin, D. Long-Run Trends in World Trade and Income. World Trade Review,2002,1(1):89-100.
    [17]Jagdish. Comments in. Collapse in World Trade:A Symposium of View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pring,2009.
    [18]Raddatz, Claudio. Credit Chains and sectoral Comovement:Does the Use of Trade Credit Amplify Sectoral Shocks?Forth-coming,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9.
    [19]Simon Crean. Protectionism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the role of trade in the Response. Working Paper,2009.
    [20]Yi, Kei-Mu. 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February,2003,111(1):52-102.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国贸学院)

Tags: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的经验分析(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