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借鉴产业融合理论,归纳了旅游产业和服务业在信息技术、金融资本和企业集团或联盟三个层面进行融合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产业融合,旅游产业模式,旅游创新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强化行业监管,我国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的挑战,亟需通过产业创新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要进一步扩大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明确了方向。现代服务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拉动性强、高附加值、资源节约等特征,与旅游业的融合具备链接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消费形式、增强旅游文化内涵等优势,可以引领和塑造旅游消费潮流、增强旅游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拓展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区域整体价值。
基于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及特征
产业融合理论最早源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三网融合”,现代广义产业融合概念则将其定义为:一个由信息技术引发的,通过不同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逐步形成的、创新性的产业形态,其包含三个识别原则:不同产业之间是否存在着共同的技术基础或技术平台;产业之间的融合是否完成了从技术融合到市场融合的创新过程原有产业之间的界限是否被打破,使得技术、产品和业务相互渗透和交叉,改变了企业生产的成本结构和投资的特征。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归纳产业融合的一些特征:信息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信息技术在不同产业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从而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资本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催化剂。借助共同的技术基础,不同产业间固定化的业务与市场边界开始解构与软化,产业内竞争逐步向产业外发展,产业之间原本的非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从而引发不同企业组织之间资本渗透和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形成新的市场结构;在产业融合突破产业间界限在不同地区间进行产品、业务和市场的融合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行业间管制弱化和区域之间的沟通加强,其目的是推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间的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重组与流动、合理配置,形成跨越区域的企业并购或联盟。因此,对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所需要素及资本的流动和交易已无法轻易通过传统产业内市场和等级制得到协调的情况下,产业融合就成为解决矛盾、协调以促进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二)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原因
首先,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旅游企业对利润追求的直接结果,产业融合的结果必将出现大量新业务和新产品,由此获得范围经济;同时产业融合的结果提高了企业规模,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从而有助于获取更多的利润。其次,市场需求是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直接拉动力,跨越产业边界的消费者需求,无意间促成产业融合;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促成企业跨域产业边界,发展多元化业务,形成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旅游消费方式会发生变化,如日益普及的电子商务交易成为旅游者寻找旅游资源的重要途径,旅游企业就不得不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第三,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旅游业实现与其他服务的相互融合,旅游业具有天生的开放性,进入壁垒低,是个竞争较充分的行业,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可以掌握市场的变化和特点,提高产业的价值创造功能,形成特色服务,成为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
基于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现代服务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集成产业,同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天然融合性,表现在:首先,旅游业与商业、交通、食宿、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与文化创意、会展博览等特色服务业融合发展,可以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构建特色产品、打造精品线路;其次,旅游业同金融保险、信息通讯、咨询教育等高端服务业相融合,不仅可以盘活区域服务业资源与旅游业资源的“存量”,扩大其资源“增量”,促进其资本化和增值化,而且可以优化两大产业资源配置及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新模式的形成。
与信息技术服务相融合。旅游业态在不断变化与创新过程中,技术服务的融入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旅游业积极与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相融合,产生新的旅游商务业态,如携程旅行网、途牛网、芒果网等等,不仅丰富了旅游服务体系,拓展了宣传渠道,便捷了交易方式,而且促进了旅游市场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另一方面,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对旅游产业的积极渗透,可以促进旅游产业本身及要素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升旅游产业在资源整合、管理水平、质量监督、营销推广、咨询服务等领域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因而,对于目前旅游资源分散、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旅游业与信息技术服务相融合,不仅可以为创新旅游业整体发展模式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而且有利于旅游业和服务业突破区域和产业限制,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金融资本服务相融合。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从资源开发到产业链建设,往往需要规模庞大的资本投入,且投资回收期较长、初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起点水平和良性运转至关重要。通过促进旅游业与金融资本服务融合,旅游业可以凭借金融服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品牌优势,吸引更多资本注入,优化旅游业资本结构,进一步创新旅游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创新旅游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区域旅游业建立高起点的发展规划、高水平的资源开发与产品结构、高标准的产品包装、高起点的旅游策划和规模性的市场营销,而且有利于完善配套的旅游产业链。
促进不同产业企业间的相互融合。通过促进服务业企业和旅游业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使得企业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市场,拥有横跨产业专业经营的能力,且透过技术融合可以使得企业融合后的不同业务在同一运作平台上运作,通过补充、协作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实践中,不同产业企业间融合往往通过企业组织之间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来完成,逐步由传统的产业内纵向并购向产业间横向并购或混合并购演变。有鉴于此,政府应通过放松行业管制、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区域间企业联系等方式,促进旅游企业和服务企业在产业间进行重组,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区域范围内旅游资源分散和旅游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拓展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区域整体价值。
基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旅游产业新经济模式发展对策
(一)产业资本、金融资本、IT资本创新融合,打造“旅游新经济体”
旅游产业链建设具有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且随着政府对旅游资源的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陆续出台和日趋严格,其对维护资金的需求也逐年快速增加。因此,目前各地旅游开发中暴露出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问题,而仅靠国家、当地政府和企业投资,从长期上看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旅游新经济体”的运作首先就要解决投融资问题,实现资本的有机融合。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编制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联合规划,出台融合标准,明确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充分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和服务产业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区域内各类旅游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打破所有制界限,实现以区域内旅行社、景区开发公司为代表的旅游产业资本,以区域餐饮、娱乐、休闲和酒店集团为代表的服务产业资本,同以电子商务、软硬件开发、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IT资本,和以银行、保险、风投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传统与新兴业务结合的旅游新经济体。具体而言,包括:首先,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市县主管部门互相开放市场,促进区域旅游业、旅游服务业、IT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资产、人才、知识、管理、品牌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次,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IT服务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跨区域交叉并购或重组,组成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以资本融合为手段的旅游产业资源的重组整合已经成为旅游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加速器。
(二)消除行政樊篱,建立跨越行政边界的“旅游和服务产业合作委员会”
资金虽然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根本上是受制于现行旅游景区“政企不分、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管理体制,旅游策划与城市规划、旅游投入与城建投入、旅游管理与景区运营相互脱节等问题依然存在。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各区域间的旅游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频繁发生,出现了争夺资源、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贸易壁垒等现象,以及旅游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旅游产品结构和功能重复开发等潜在问题。因而,首先,应构建旅游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协调和管理机构-“旅游和服务产业合作委员会”,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旨在通过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的“壁垒”,加大服务性资源,如IT、金融、酒店、交通、娱乐等,与旅游性资源,如景点、旅行社等的整合力度,提高两大产业的集中度及集约化经营水平。该合作委员会必须有省级产业主管部门的介入,因为它可以给合作委员会内各市县代表以约束,以避免博弈主体由于地位不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所导致的偏向;其次,设立地区旅游与服务产业发展基金,由产业合作委员会统一管理,用于重要合作项目的贷款和平衡地区差异,以强化合作的根基和力度。
(三)完善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首先,应完善产业融合创新的保障机制。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融合本身就是创新,区域内旅游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融合的过程中除组织创新外,还会有各种创新性的新产品,因而在培育跨产业企业集团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为企业集团创新成长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与规范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关的法制法规,保护企业集团的创新行为和创新利益。其次,应完善约束产业融合的约束机制,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产业融合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如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进行约束和监督,从而降低融合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实际上,目前,国家各部委和各省旅游主管部门都还没有关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约和规范。因此,可以在旅游合作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组织体系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率先联合提案以推动政府有关部门立法。第三,针对目前高端复合型旅游人才缺乏的现状,各高校应当针对不断出现的旅游新业态,集中力量和优势,通过整合教师资源,优化生源质量,明确培养定位,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同时加强旅游行政、企业、院校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
旅游业发展必须突破产业内循环发展路径,寻求与金融、地产、文化、会展、体育等产业相互渗透的发散型发展。基于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的新型旅游业态,其实质是打造“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模式,新经济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应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透视和分析,明确现代服务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动力来源、融合节点、保障措施,切实推动服务业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罗富民.论旅游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基于四川乐山的实证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袁俊,张萌.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构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3.潘利.河南省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探析[J].特区经济,2010(11)
4.张文建.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J].旅游学刊,2006(4)
5.黄璜.基于服务业增长理论的旅游业增长研究[J].学术探索,2010(1)
(作者单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