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五个转换

http://www.newdu.com 2018/3/6 人民论坛网 方福前 参加讨论

    经济体制由“半市场经济”向“全市场经济”转换
    自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就启动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大体上还是一种“半市场经济”,而不是“全市场经济”或规范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现在还是“半市场经济”呢?一、虽然我国经济中的绝大多数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经完成了由计划决定向市场决定的转轨,但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些价格还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程度不同的扭曲。我国一些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还是计划决定的,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存贷款利率才刚刚放开,我国劳动力价格(工资)还不是劳动供求双方协商谈判决定的,而是买方主导或买方说了算。二、在中国经济活动中,一些行业或市场的垄断程度还很高,甚至是完全垄断,潜在的竞争者无法进入;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分隔才刚刚破冰;地方保护主义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我国的人才在纵向上流动的障碍尤为突出。三、政府干预过多和政府干预失当还时常存在,不少审批权还控制在各级政府手里或准政府(例如行业协会或政府下属的某某中心)手里,市场机制成长发育和自主调节还受到政府人为或下意识的阻碍。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一直把市场机制定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如果说1979年到1993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期工程的话,那么1993年到2013年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期工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二期工程。这个二期工程是把市场机制定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①这其中自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个向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二期工程是一个更宏伟的工程,也是一个更艰巨的工程,因为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高级阶段,也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我们现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之所以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减弱,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懒政”和“不作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不适应这种转换而产生的现象。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五个转换
    上述五个转换正行进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路上,这些转换一旦完成,中国经济将迈上新台阶,将迎来新发展的春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五个转换同时进行、交叠进行是一个艰难、费时的过程,它不会很快完成,也不会轻松完成。我们要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制造业强国、科学技术强国和经济强国第一梯队,必须完成这些转换。要加快这五个转换,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真改革,敢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设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如何变成实践。
    笔者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应当是调动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这三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和社会发展快慢很大程度决定于这三个积极性的高低。1979年改革开放,把个人和企业从传统制度约束下解放出来,通过构造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经济活力和潜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增长。近几年我国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似乎没有20世纪80、90年代那般高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些年的改革速度放缓了,改革力度降低了,改革的边际效率下降了。
    目前我们正在热谈供给侧改革。从供给一方来看,决定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在这四个因素中,只有人力资源是活的因素,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都需要依靠人来推动,没有人的积极性这些因素不可能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经济增长。而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而这两种机制又内生于经济体制。因此,要调动和发挥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可以说,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将决定着上述五个转换的速度,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五个转换。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与梯次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AZD037)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上一页  [1] [2] [3] 

Tags: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五个转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