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未探底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到,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再平衡”,请具体阐释这个理论。
刘世锦:首先是它的基本含义。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有一个基本的供求架构:需求方主要依靠高投资带动,包括基础设施、房地产、汽车工业和其他一些新兴的消费领域;和它相对应的供给方也依靠一些重要的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这次经济增速回落,首先在于需求端开始回落,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下降。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资,高投资在过去几年主要由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这三项构成,大概占中国投资领域的85%左右;而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所以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高增长触底依赖于高投资触底,而高投资触底又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这三只“靴子”落地。
目前来看,出口和基础设施这两只靴子基本上已经落地,第三只靴子房地产从去年开始有一个回调,随着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原来下行的态势现在也有所缓和,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房价上涨。但总体来说,因为这次调整还未到位,今年全年房地产的投资如果能保持一个正的增长就相当不错了。今后一两年内可能会出现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的局面,当在再次恢复正增长时,房地产就调整到位了,这时高投资也就基本调整到位了。
第二层意思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讲,主要与重化工业有关。最近几年重化工业和需求下降相适应,有所回调,但由于回调幅度不够,出现了通货紧缩的问题。通缩集中表现为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0个月负增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流动性不足,而是因为重化工业调整缓慢,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导致突出的供大于求问题。
同时,伴随着PPI的回调,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出现了负增长。这类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财政收入也大幅度下滑,地方经济面临很大压力。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减产能方面做出大力度、实质性的动作。我们大概做了一个测算,煤炭、钢铁等过剩的产能已经超出需求值20%~30%左右,只有按照这个幅度去产能后,才能够达到一个平衡,PPI才能恢复正增长,企业才能恢复盈利。
总的来说,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高投资要调整到位,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也必须大幅度去产能,这样才能和已经下降的需求相适应,才会找到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这就是所谓的转型再平衡。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再平衡处于哪一阶段?
刘世锦:从需求的角度来讲,目前还没有调整到位。刚刚提到在房地产等领域今后有可能会出现投资负增长的情况,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可能有所降低,所以这个底现在还没有探到。估计在今后一两年时间内,会有可能探明底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