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六大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城市化”是啥样?

http://www.newdu.com 2018/3/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让农民工与市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高培勇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已经提出好多年,这件事之所以推进得如此艰难,恐怕和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体制、思想不无关系。不对这些体制、理念、思想乃至战略作出根本性的调整,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将是非常困难的。
    从体制来看,我们建国后就开始实行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最终体现在财政二元体制上,即以城乡分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上仅覆盖于城市。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区域分界逐渐转化为以户籍分界。即便大家共居一个城市,由于身份差异,公共服务基本上也只是覆盖到城市居民。进入21世纪后又有了转机,随着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我们举起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大地”的旗帜。但是,仍实行不同的标准。所以,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工作,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回答究竟目前要不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或者目前究竟到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候之类的问题。
    城市管理者总认为是在为市民服务,我觉得应该换一个说法,叫做为纳税人服务。为市民服务和为纳税人服务有什么不同?当讲到市民的时候往往指的是户籍人口。比如当公共汽车拥挤的时候,大家抱怨外来人口挤占了城市居民的空间;当小学收了农民工子女的时候,城市子女觉得是外来人口分了他们应当享受的奶酪。若改为为纳税人服务,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不管是农村人口还是户籍人口,实际上你只要生活在一个地方都给当地政府贡献了一份税收。这和以往的认识不同,很多人过去曾经认为外来人口、农村人口不对当地税收作出贡献,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的税制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70%以上是间接税,消费就是纳税,吃什么用什么,其价格中都包含有税;二是90%以上是企业税,企业多缴纳的税都是“待分配税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纳入到转嫁范围的税收。所以,不管是哪里人,不管户籍地在什么地方,不管你缴纳什么样的税,你只要生活在北京就给北京缴纳税收,就有权享受这样的公共服务。
    城镇化需要政府花钱,主要花在公共服务上。我们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中,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支出大概占全部支出的20%,经济建设支出占40%,社会福利支出占40%。对比其他国家,在美国,履行政府基本职能支出占30%,经济建设支出占10%,社会福利支出占60%;在欧洲国家,履行基本政府职能支出占20%,经济建设支出占10%,社会福利支出占70%。转型国家,比如匈牙利和波兰,履行基本政府职能支出占20%,经济建设支出占15%,社会福利支出占65%。相比之下,我们需要改变这样一种结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花的钱从哪里来?在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入总量不可能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调整支出结构是必须的。
    政府收支的视野也需要很大调整。一提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人们就把眼光盯在政府财政预算上,即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占全部政府支出比重只有60%多,还有37%~38%停留在其他三本预算上,政府基金预算、社保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我们应该有一个大预算的概念,即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源所在,这样,在农村居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可以动用的财政资金的来源将会多出许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六大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城市化”是啥样?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