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动力正在转换 从三大需求、三次产业和要素投入结构看,需求侧动力结构和供给侧动力结构均在优化,要素贡献也正由依靠数量增加逐步转向依靠质量提升。
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趋于协调。近年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趋协调。2011年消费率开始趋势性回升,2016年升至53.6%;2012年投资率开始趋势性下降,2016年降至44.2%。2011年以来,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56.2%,较投资贡献率高出10.2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2%左右的合理均衡水平。三大需求内部结构也呈现优化升级趋势。居民消费加速向“住行消费+服务消费”的“双支撑”型结构升级,住行消费稳总量,服务性消费提速度。投资结构加快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占比由降转升,2008年以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制造业投资总体增速,2017年前三季度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3.6%。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从2000年的89.7%提高到2016年的95%,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服务贸易持续较快发展,外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6%,对GDP贡献率达59.2%。服务业成为新增企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和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2013—2016年,规模以上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5%,比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快3个百分点。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服务业蓬勃发展,消费升级带动“幸福产业”快速崛起。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驱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16年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较201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率达到21.6%,提高10.5个百分点。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农业发展基础和活力明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2016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2%,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增加逐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要素投入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已由依靠要素投入数量增加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00年的11.7%、55.9%降至2016年的6.1%、53.2%,同期TFP贡献率则由32.4%升至40.7%。
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质量变革仍有差距 从投入端看,要素质量提升仍有较大空间。首先,人力资本质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虽已达到10.2年,但仍比美国少3.1年,比日本少1.4年。2016年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为1177人,远低于日本(5231人)、韩国(7087人)、德国(4431人)、美国(4232人)、英国(4471人)和OECD(3961人,2014年)。其次,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有效专利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占比较高,真正的重大成果、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偏少。再次,资本积累水平不高。劳均资本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西欧的1/3和北美的1/4。
从产出端看,产品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品质量可靠性不足、品种适用性不强、产品附加值总体不高,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一般消费品领域,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许多国产基础件产品使用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到2/3,典型的如“液气密”使用寿命只有国外的30%—50%。根据欧盟对全球的统计,在84个制造业分行业中,欧盟、美国、日本质量敏感型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2%、38%、35%,而我国不足20%。
(二)效率变革仍存短板 宏观效率仍存短板。劳动生产率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虽然2000年以来与世界差距稳步缩小,但由于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16年,劳动生产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5.2%,美国的22.7%、法国的26.9%、德国的28.2%和日本的34.9%等。
资本产出率仍不高。突出表现在投资效率持续下降。据测算,2007—2016年,新增单位GDP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从2.70上升到11.01,新增单位GDP所需的资本形成总额从2.21上升到6.11。2016年,增量资本产出率为1.2,低于3.6的世界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4.0、德国4.1、英国3.8、美国3.5、法国2.0、韩国1.8、日本1.8等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由于研发效率、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较低等,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宾州大学国际比较项目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43%、德国的46%、英国的60%、G7国家的52%,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3.1%。The Conf er ence Boar d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1.6%,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如日本的-0.2%、韩国的0.6%、美国的-0.4%、法国的0%、德国0.8%和英国的0.2%等。
微观效率变革仍存短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6%降至2015年的6.0%,2016年小幅回升至6.2%。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下降,2016年全国和地方国有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7%,连续6年下降,该数值于2007年曾达到6.7%的峰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