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吉芬产品何其多?——也从星巴克谈起  ——宋小川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家茶座》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次听说星巴克大概是15年前冬天在北京。约一个朋友聊天,对方建议到中关村的星巴克。我问何为星巴克?对方颇为疑惑:在美国呆了那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星巴克?说实在的,15年前我或许听说过Starbucks这个名字,但从未光顾过,更不用说它的中文名字星巴克啦。第二次去星巴克是两年前在重庆,也是冬天。约一个朋友吃晚餐,对方建议先到江北的星巴克喝咖啡,然后再去泰国餐厅。那个星巴克很吵,挤满了挂着金丝、银丝边眼镜,翘着二郎腿,捏着Ipad或苹果手机的90后。颇为费解的是,那个泰国餐厅色香味俱全,优雅幽静,况且已是晚餐时间,为什么要去星巴克先呆10分钟呢?因对方买单,不知多少花费。这两天在人民网上才得知,星巴克在中国的价格要高出美国1/3,在中国的利润远高于欧美。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经济学中的吉芬产品和需求定律。
     所谓吉芬产品是指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也下降的产品。按需求定律,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造成其需求量下降,这主要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致。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转而去购买涨价商品的替代品,因而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是指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如其它条件不变,消费者会减少对一切“正常商品”(normal goods)包括对该商品的购买。所谓“正常商品”是指消费者的收入与对该商品的需求是正相关的商品,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增加。但是,如果某种商品是“劣等产品”(inferior good),即收入和需求负相关(比如土豆),那么,价格上涨导致的收入下降反而会造成人们对其需求量的增加,收入效应就会与替代效应发生冲突。一旦收入效应居支配地位,需求定律就会失灵,这就是吉芬产品。显然,吉芬产品的必要条件是劣等产品,但这还不够,它还必须如此的“劣等”,以至于收入效应支配替代效应,使需求曲线向正的方向倾斜。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学借用inferior这个词来描述某种商品人们的收入和对其需求的负相关关系,它并不表明该商品的质量低劣。其实,土豆的质量远比许多昂贵的“正常商品”,比如烟、酒和毒品好得多,之所以收入与需求负相关实乃该商品的属性所致。经济学中吉芬产品的例子不多,它要求该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人们的收入下降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购买更多的这种仍然相对便宜的商品。同样,这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会释放出如此多的收入,使人们能够付得起其它相对贵的商品来替代这种商品。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每逢讲到吉芬产品都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因很少有价格上涨销售量增加,价格下降销售量也下降的吉芬产品。土豆对一些穷人来说大概是吉芬产品吧。
     转型经济无疑为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实验室,经济学中稀缺的吉芬产品近年来却充斥中国市场。因家庭和工作原因,笔者每年要在圣地亚哥和重庆间穿梭两次。每次去重庆时两个大包塞得满满的,因担心超过50磅反复地称来称去以决定取舍。而每次回美国时,只拎一个空荡荡的箱子,里面除了随行衣物,只有几包榨菜和几本未读完的书刊。原因很简单,中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比美国贵,许多东西价格越贵,卖得越好!以前这种价格差别主要表现在耐用消费品,这几年几乎所有的产品,包括蔬菜和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在中国的价格都要高于美国。如果是进口产品,贵得更是离谱。美国樱桃的季节性差价通常在人民币6元到18元之间,在重庆竟然超过100元!化妆品等一些奢侈品的价格常常高出美国6到7倍。同样一瓶Elizabeth Arden面霜在美国的Costco只需要100元人民币左右,且常常打折,在重庆只有几个高档的购物中心方能买到,标价为630元。在美国换汽车机油只需100元人民币左右,在中国需要300元以上。连一些普通的日用品如漱口水、牙线等的价格都要高出美国一倍多。用电话卡往中国打电话每分钟人民币8分钱左右,从中国打到美国多少钱,大家比我更清楚。
    在重庆很少自己做饭,一个原因是我这个学经济学的竟然不知如何购物。比如说鸡蛋,名称五花八门、价格相差悬殊。请教过不少人,答案是所食的饲料不同而营养和价格不同。那么,如何从鸡蛋的外表去辨别鸡蛋的饲料成分呢?难道吃“好饲料”的鸡就一定会生有营养的蛋?恕我无知,吃大鱼大肉的人未必比吃粗茶淡饭的人健康,史上那些吃尽燕窝、鱼刺、熊掌和金丹、银丹的帝王将相、王公贵族因病早逝者比比皆是。还有牙膏,在美国只有两三种,价格相差无几,通常大包装的单位价格便宜点。而在国内的超市,同样的品牌不同的包装价格相差甚远。尽管医学已有定论,没有任何一种牙膏有漂白和防蛀的功能,很多人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愿付高价。最难辨别的是牛奶,同样的一箱伊利或蒙牛常常价格相差近一倍。销售人员通常用含钙与否来解释这种价格差别。即便果真有钙,医学常识告诉我们,没有D3的钙人体是无法吸收的。有时都“含钙”的牛奶,同一品牌和期限的一箱牛奶在同一超市的价格也会在40元到80元之间不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付高价呢?亿万富翁应该不会去光顾超市的。
     这种需求定律失灵,越便宜越无人问律,越昂贵越趋之若鹜的反常现象是无法用经济学中简单的吉芬产品特征去描述和刻画的。社会、制度、文化、宗教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或许可以提供更好的解释和说明。人们的虚荣心、攀比心理、明星效应和商人的炫耀心态与行为无疑赋予了许多产品的吉芬特征。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极力将一些普通产品打造成吉芬产品,充满商机。许多经营娱乐业的企业家正是自觉不自觉地抓住了某些产品和劳务的这种吉芬产品特征,成了暴发户。许多产品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迫使消费者不得不做出“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这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心态,也是许多产品成为吉芬产品的重要原因。人们时常发现,许多大都市的酒吧虽然价格高昂仍人满为患,而同一条街上的经济消费性酒吧却较少有人光顾。在婚介行业的商业化过程中,由于双重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隐藏”(hidden information)导致的双重逆向选择,加之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某些婚介机构、富豪“私人会所”出现了价格和新增会员数螺旋上升的趋势。“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演变成财大气粗的“土豪劣绅”驱逐“白马王子”,惺惺作态的“白雪公主”驱逐天真纯朴的“灰姑娘”。近年来学费居高不下的EMBA等项目也反映了教育产业化浪潮中,“高端培训”教育“产品”的价格、需求螺旋上升,教育质量江河日下的扭曲怪圈。在职三年、大腹便便的“官博”、“土博”驱逐“十年寒窗”、“悬梁”、“刺骨”的懦弱穷书生。
    当我们抱怨高物价时是否扪心自问过,我们在这些吉芬产品泛滥的逆流中是否也起了推波逐浪的作用?在经济学的经典案例中,吉芬产品通常是些日常消费的大宗、低端产品。而吉芬产品在中国却经历了一段高档化的辉煌历程。许多在美国的普通商品甚至食品多年来在中国被追捧为高档消费品。比如Calvin Klein服装,Nike运动鞋,甚至散落在美国街头巷尾的小店必胜客、棒约翰在中国也摇身一变,上了档次。顷刻间街头巷角身着土布围裙的店小二、Ph.D. (Pizza Hut Delivery) 成了傲居购物中心高档西餐厅西装革履的跨国公司经理。从前本人对吉芬产品并无抱怨,因为从不去消费那些高档的吉芬产品。但是,当吉芬产品蔓延,使得那些生活必需品日趋成为吉芬产品,或呈现吉芬产品特征时,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不久前,当一位朋友又一次抱怨某个名牌的包在中国太贵时,我不耐烦地回答:“那就不买呗,不买那个包会死吗?”搁笔前,想请教各位经济学大师:按购买力平价理论( 无论其相对形式还是绝对形式),由于中国的物价水平和上涨程度远超过美国,人民币应当贬值,为什么学界、商界和政界一股脑地聒噪人民币升值呢?
    在重庆读高中的女儿前些时候嚷嚷要写一篇《星巴克众生相》。期盼着早日脱稿先睹为快。
    (选自《经济学家茶座》63辑)

Tags:吉芬产品何其多?,也从星巴克谈起,,宋小川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