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喆:感谢“阿罗不可能”
喜欢苹果的多于橘子,喜欢橘子的多于哈密瓜,喜欢哈密瓜的又多于苹果,这是“投票决策”无法解决的悖论。
肯尼思·约瑟夫·阿罗是位经济学家,近日去世了,享年96岁。他是一位宗师级人物,51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至今无人超越。他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中的“不可能”理论,俗称“阿罗不可能”。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社会选择理论主要分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以调和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冲突。学界曾经普遍认为,由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进行选择,那么将所有人的选择相加,支持率高的一定更符合社会利益和喜好,因此通过投票让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是最好的办法。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领域,投票结果往往出现悖论。比如,让人们在苹果、橘子和哈密瓜中做选择,喜欢苹果的多于橘子,喜欢橘子的多于哈密瓜,但当苹果和哈密瓜相比时,反而是哈密瓜的支持率更高。
因此,不少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社会选择这件事,想设计一种更好的“投票机制”,但始终没什么突破。直到阿罗出现,运用数学和逻辑学给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答案:不可能。
阿罗提出,一种合理的集体选择和社会决策机制应该同时满足“理性原则”和“自由选择”,具体来说有5个前提条件:理性、独立性、一致性、无限制性和非独裁性,即选择是理性的,方案之间互相独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有正向关联,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按个人偏好进行选择,不存在能把个体偏好强加给社会的可能。
研究结果证明,能同时满足以上5个条件、避免投票悖论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如果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简单多数的投票方式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完美的民主”是不可能的。
“阿罗不可能”对社会选择的贡献是基础性的,也是巨大的。尽管后来许多人提出过质疑,但总体上还没有人能否定这个理论,而更多是提出改善方案。
今天,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和社会治理领域仍然有广泛应用。比如,有些“多数至上”的投票结果,难以表达社会诉求、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就是因为违反了“阿罗不可能”的5个前提。像一些关于商品涨价、限购、摇号的听证会,管理者认为做法很民主,但群众还是不满意。这是因为,虽然他们满足了无限制性和非独裁性,即在场的人是自由选择的,但可能议题本身不理性,或不同方案之间的独立性有问题(即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方案),或无法体现一致性(即投票者没有代表性),因此改革方案才会在经过“民主程序”后遭到反对。
“阿罗不可能”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告诉我们,虽然很多时候大家的愿望是好的,但我们不该排斥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和理论,而应更广泛地研究、思考、吸收它们,而且正因为有悖论,社会才有进步。
(作者系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Tags:万喆,感谢“阿罗不可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