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增长潜力的再认识(下)

http://www.newdu.com 2018/4/19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张军扩 吴… 参加讨论

    充分释放增长潜力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正确认识当前实际增速和潜在增速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培育经济新动力和挖掘传统动力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充分释放增长潜力需要正确处理的三个重要关系
    增长阶段转换是后发追赶达到一定水平后,客观规律与时代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并参考国别经验,认识到原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刚性制约,又要客观分析自身经济特征和时代特点,以开阔的思路推动创新发展,实现从上中等收入水平跨入高收入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正确认识当前实际增速和潜在增速间的关系
    增速变化是增长阶段转换的直接体现,也是认识引领新常态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然而,阶段转换后潜在增速具体是多少,却难以精确回答。国际比较虽然可以提供参考,但历史环境和国情差异很大,可借鉴性有限。通过传统的供给和需求空间分析,可大致估算出潜在增速水平。但是制度调整、新技术和新产业打开的增长空间,在估算时难以准确度量。寻找和构建新常态可持续增长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摸索潜在增速的过程。在高增长时期,潜在增速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获得。进入新常态,潜在增速需要在改革中去创造、在调控中去发现。这种变化使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速间的关系。
    1.受景气状况影响,当前实际增速不能直接反映中长期潜在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轮经济周期。最近一轮周期的扩张期启动于2001年,持续到2007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周期的自然演进,增速快速回落。在危机应对政策的作用下,2010年经济增速回升到10%的高位。2011年后经济进入收缩阶段,延续至今。与以往不同是,此轮周期的收缩阶段与经济结构重大调整重叠在一起,确定潜在增速难度更大。但是,企业和政府负债处于高位、制造业投资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市场仍未充分恢复。这些关键性的指标都反映当前经济仍处于周期的谷底附近,此时的经济增速不能直接反映中长期潜在增速。
    2.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维持宽松货币供给等政策,宏观调控拉高了经济增速
    面对增速持续下行和转型期风险多发的局面,政府强调底线思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扩大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供应,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风险防范创造有利环境。实施积极宏观调控政策,提高了实际经济增速,成本是推升全社会负债水平和杠杆率。这也是通过资源跨期配置,调控经济的应有之义,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的实际经济增速并非是经济体系依靠自发力量达到的速度。
    3.全面深化改革仍在推进、效果尚未充分显现,增长潜力并未充分释放
    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改革开放释放了制度红利。目前,我国大多数经济领域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但关键领域、基础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仍在进行中。比如,涉及面广的能源资源领域,市场准入改革仍在推进,竞争程度还不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偏低,改革空间还很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正在进入快速拓展期。随着改革开放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将有助于潜在增速的提升。
    上述三个因素中,景气状况、改革不到位对实际增速有抑制的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对实际增长有拉升作用。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并不是潜在增速的自然反映。我们既不能把改革不到位、景气状况导致的增速下降视为潜力不足,也不能误将政策刺激的短期效应视为增长潜力。新常态的潜在增速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争取的,不是自动实现的,也不能从现实增速简单照搬。
    (二)正确认识培育经济新动力和挖掘传统动力间的关系
    进入增长新阶段,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投资边际效率下降,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然而,处于动力转换阶段,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动力的改进提升空间。
    1.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既不能漠视增长阶段的变化,也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转换是追赶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发达经济体超过七成的增长动力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其经济运行处于高端的表现,也是其经济增速处于低位的原因。我国当前所处的阶段是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起作用的阶段,也是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向发达经济体收敛的阶段。我们既要看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别是通过原始创新推动的增长,是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后我国主要的增长来源,又要看到,受制于科学技术进步自身规律约束,这种形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入较大,速度有限。当前我国只在局部技术和产业领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资金实力,开展原始创新需要结合客观条件推进。
    高增长时期,持续的高投资带来边际效率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等问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经济体差距仍较大。实物形态的资本实际上也凝聚了大量技术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与发达国家生产率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均占有资本的差距上。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转折时,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仅相当于美国的23%,而1974年和1997年日韩经济增速出现转折时,人均资本存量相当于美国分别为36%和47%。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速,继续缩小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长期任务。所以,从供给侧看,发挥投资拉动的传统动力仍有一定的空间。
    从需求动力,特别是消费结构的转换看,近年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居民需求层次提升,上述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新消费动力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传统衣食住行类消费就已得到充分发展。我国大量常住人口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产和消费体系。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基本消费需求远低于户籍居民的平均水平。1978—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率提升12.9个百分点。然而,2001—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7.1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消费率反而降低了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率没有随着城市人口增长而同比例上升,城乡结构优化所蕴藏的消费升级贡献并没有得到体现(见图)。这是由于非户籍居民的消费潜力未得到释放。
    另外,大量海外代购也反映出我国食品和其他日用品的质量在满足人民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城市交通紧张、居住环境不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反映出传统需求领域仍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1] [2] [3] 下一页

Tags: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增长潜力的再认识(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