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增长潜力的再认识(下)

http://www.newdu.com 2018/4/19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张军扩 吴… 参加讨论

    2.转轨经济的制度性因素既透支了部分增长空间,也制约了传统动能的释放
    我国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而来的。政府对经济运行介入程度较高既是发展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旧体制遗留下的问题。为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经常用低地价等补贴的方式吸引投资,造成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低,投资冲动过度扩张的不利影响。行业景气状况较好时,这种行为确实能够推高增速。增长阶段转换行业发展进入低潮时,就会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机场、公路、广场等看得见的基础设施投资超前,但城市地下管廊、农村地区等不容易看见的基础设施投资则相对不足。增长阶段转换后,我国新旧动能的转换不能简单对比其他经济体。
    3.体量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动力的释放空间仍较大
    正是由于转轨经济的特点,推进改革开放早、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动力释放就较为充分,经济发展水平就高。而开放较晚,市场经济意识发展缓慢、公有制成分占比不合理的区域,增长动力释放就不足。按人均GDP水平看,中西部地区仅为东部地区的60%,进一步释放中部和西部的增长潜力的空间较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时存在的是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收入提高了的农民工生活方式和水平逐步向城市居民靠近,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污水和垃圾处理、文化医疗设施严重不足。这些需求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得以实现,也能够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转型期,增长潜力释放不仅仅取决于市场自发力量,政府作用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适应经济转型的新要求,需要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正确有力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1.转型期政府引导发展、释放潜力的职能并未弱化
    政府在若干重要领域依然起着市场培育和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所处的发展阶段、技术背景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面对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发展中国家激烈的同质竞争,政府需要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市场规模巨大等有利条件巩固扩大我国产业竞争优势。比如,低空领域开放、近地空间利用、深海资源开采这些人类经济活动的新疆域,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发展。基因工程、高分辨遥感、量子通信和计算、受控热核聚变等突破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既需要政府投入科研经费,也需要政府引导其商业化应用。扩大服务业开放,在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也需要政府政策支持。
    国际经验显示,增长阶段转换后追赶型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并未弱化。日本在1973年之后,面临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增长从高速进入中低速水平。日本政府通过节能和新技术的开发,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又提出“新技术立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等政策,推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督促要求下,韩国调整国内大型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建立了更加市场化的体系。但是,韩国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并未削弱。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21世纪网络韩国》将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发展,韩国信息产业发展已处于世界前列。
    改革进程中受扭曲的利益关系需要政府推动调整。改革开放在带来福利普遍增加的同时,利益在行业间、区域间、职业间的分配不能保证完全公平。这是改革从局部地区、局部领域逐步突破的必然结果。改革形成的利益扭曲,只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调整。这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方面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释放增长潜力的渠道。从短期和局部看,有可能是财务支出的负担,但是从宏观和长期看,则为持续增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持续释放增长潜力,需要政府调整经济社会工作重点
    增长阶段转换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并未削弱,但工作重点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作出调整,从而促进增长潜力的持续释放。
    培育创新生态和环境的要求在提高。增长阶段转换后,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将增速保持在中高速水平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其重点又在于通过更多原始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培育创新生态和环境,倡导勇于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的政府资金投入,完善金融领域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介入经济发展的角色须调整,应更加偏重市场规则制定。高增长时期,居民衣食住行等传统需求增速稳定,发展方向易于把握。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介入程度较高。增长阶段转换后,行业技术路线变化快,需求热点时常转换,政府难以精确把握发展趋势。此时,政府应更多做好信息发布、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从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
    对外经济交往更加频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任务加重。我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市场份额持续提高,显著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经济政策外溢性明显加大。积极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既是提升我国国内政策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与其他经济体谋求共赢,形成良性竞争合作关系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加剧,贸易纠纷、投资限制等事件频发,也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精力营造有利的国际经贸环境。
    社会问题相对突出,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新要求。增长潜力变化在影响经济增速和结构的同时,凸显了发展中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例如,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失业人员可能增加,需要有更加完善的社保体系兜底。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提升对医疗、养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新兴媒体的发展,人民公平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振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增长潜力的再认识(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