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赵学军:应对SARS疫情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应对新冠疫情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20/10/22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赵学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经济学家茶座》2020年第87辑,第20-26页
    2003年中国爆发了SARS疫情,短期内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经济政策,金融部门迅速采取了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稳定运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保障防治SARS疫情所急需的资金、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与行业信贷倾斜、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等措施,为应对疫情与恢复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年应对SARS疫情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诸多启示。
    一、 SARS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
    2002年底广东出现SARS疫情,2003年4月疫情迅速扩散。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SARS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横空出世,愈演愈烈。
    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服务行业最先遭到SARS疫情的打击。2003年4月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速仅为2.1%,5月同比下降了15.5%。2003年5月,北京、上海等10个主要城市的宾馆酒店平均入住率只有10%左右,同比下降了70%。2003年5月,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下降了62.5%、40%、78%、35.1%。旅游业全行业陷入停顿状态。理发、歌厅、洗浴、网吧等个人消费服务和文化娱乐业,基本停摆。
    商贸流通业等行业受到严重影响。耐用消费品及非必需品的销售额急剧下滑。2003年5月,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消费总额出现负增长。2003年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较1-2月下降38.5个百分点,降至30%,4月份的增速继续下降。汽车、体育娱乐用品、家具类、文化办公类、烟酒饮料销售额也大幅下滑。
    在SARS疫情冲击下,制造业也不能幸免。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主要是烟草、纺织、服装鞋帽、化学纤维、塑料制品、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全国有21个大类、95个中类、157个小类的产品生产增长幅度出现回落,部分行业出现了负增长。
    另外,因为运输阻断、餐饮住宿业消费减少,水果种植、家禽养殖和水产业也受到大的影响。
    中国的失业率快速上升。2003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第四季度的4.0%快速上升至4.2%,失业人口约800万,再加上因SARS而失去工作的近800万“隐性就业”农民工,实际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
    SARS疫情爆发导致股票市场出现负面预期,中国股市从2003年第一季度的整体震荡上行转入了快速下跌。2003年上半年,企业通过A股筹资下降了46.8%。
    二、应对SARS疫情的金融支持政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性的经济政策。除了实施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等财政支持政策外,还注重发挥金融支持政策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工作的方针政策,2003年4月28日和5月19日,先后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金融服务的紧急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全力做好当前货币信贷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应对SARS疫情冲击的金融支持政策。
    (一)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稳定运行
    SARS疫情发生后,短期内社会上产生了恐慌情绪。支付清算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一,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加剧社会恐慌。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加强发行基金的调拨工作,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稳定运行和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金融机构正常开展业务,金融平稳运行,对稳定疫情期间的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适度增加货币信贷总量
    SARS疫情发生时,中国经济整体上处于周期性上行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没有采取降准、降息等强刺激操作,而是通过大幅度放宽信用操作,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增加了货币信贷总量。在人民币新增贷款中,2003年第一季度为8082亿元,同比多增4758亿元;第二季度为9728亿元,同比多增4752亿元。2003年上半年新增的1.77万亿元贷款,几乎相当于2002年全年新增贷款额度,同比多增了23.1%。1998年到2002年,金融机构每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1.15万亿元、1.08万亿元、1.33万亿元、1.29万亿元、1.85万亿元,与此相比,200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SARS疫情之后,从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适时调减货币信贷总量,减缓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态势,当季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6905亿元,比第二季度少增2823亿元,但仍比上年同期多增了1664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降低金融机构备付金率的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2003年,金融机构备付金率比上年末下降了2.59个百分点,平均为3.88%。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度增加,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9万亿元。2003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63%为票据贴现、基建和技改、消费、农业和企业短期贷款。
    随着新增贷款大幅提高,2003年上半年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了20.8%,达到20.5万亿元。2003年上半年M2增长率比GDP加CPI涨幅之和高出了12个百分点。1998年到2002年,M2增长速度分别为15.3%、14.7%、12.3%、14.4%、16.8%,1998-2002年M2余额增速最高只有9.6个百分点,可见,2003年上半年M2余额同比增长率创下了1998年以来的新高。
    (三)保障防治SARS疫情所急需的资金
    为应对SARS疫情,医疗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病毒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紧急行动起来。防治SARS疫情所急需的信贷需求十分急迫。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足额提供信贷支持。
    防治“非典”需要大量的诊断与检疫设备和器材、药品、医院设施、防护用品等,相关产业迅速扩张。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为防治“非典”而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的资金需求,进行相关科研开发的资金需求,以及在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金融部门及时提供信贷支持。
    对于生产、运输居民生活必需品等方面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金融部门也及时提供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因发放此类贷款出现临时资金周转困难时,各级人民银行及时给予资金协调。
    (四)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与行业信贷倾斜
    国内受SARS疫情影响较大的是北京市和广东省。受SARS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理发、歌厅、影院、洗浴、网吧等服务和文化娱乐业。
    为支持SARS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国家财政对民航、旅游、商贸等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政策,金融部门向这些行业发放了财政贴息贷款。金融部门对那些产品有市场但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萎缩、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企业给予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适当延展其债务,及时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并适当下浮了贷款利率。如,2003年5月底北京市启动了60亿元抗“非典”、促经济专项贴息贷款,提供免担保贷款,帮助受“非典”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个体户以及在“非典”期间迎难而上的创业者,给予一年10%的贴息支持。
    金融部门还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积极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政府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SARS疫情增强了全社会对互联网信息消费需求。金融部门信贷积极向信息和互联网行业倾斜,支持企业扩大发展信息通讯产品、信息基础设施、网上会议设施、网络安全设施、网络教育设施、远程办公系统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上文化娱乐的发展。
    这种信贷倾斜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受影响企业恢复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受影响地区经济的复苏。
    (五)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SARS疫情引燃了医疗保健的消费热点。居民对疫病防治、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健身和卫生用品方面的需求大幅增加。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有针对性地积极支持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保健卫生产品,促进扩大全民卫生保健消费。
    房地产、汽车行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部门积极扩大、规范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扩大居民购买普通住房、经济适用房的住房信贷业务,以促进经济增长。2003年5月,北京市对“非典”期间准备购买汽车、住房的家庭,在贷款利率原有基础上下调10%,一直延续到疫情结束的后半年。
    同时,金融部门与外贸部门合作,积极推进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工作。
    (六)积极支持农业生产
    为了不误农时,金融部门重视资金支农。人民银行合理安排、调剂支农再贷款限额,金融机构合理安排配套资金,支持夏收秋种期间农户购买化肥、种子、农业收割机具,以及抗旱应急设施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农副产品收购等应急资金需求。
    金融部门配合国家的农村国债项目进度,积极发展中西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等国债项目的配套贷款。
    SARS疫情期间,金融部门除了实施积极的支持性政策外,也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某些方面继续执行限制性政策,政策重点是适当控制对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五小”企业贷款。金融部门采取了提高非经济适用房开发的银行贷款利率、项目资本金比例、商品房预售条件等措施,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对商品房空置量大、负债率高的企业,从严审批贷款。重点监控贷款规模过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流,以防范风险。同时,对于技术水平低、污染大、能耗高、安全条件差的“五小”企业,严格限制其贷款。
     三、金融支持政策的成效
    政府及时采取的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支持性经济政策,在应对SARS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
    2003年6月之后,随着SARS疫情逐步缓解,中国宏观经济快速恢复,重新进入高速增长的通道。按不变价计算,2003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恢复到了10%。2003年全年GDP的增长率达到10%,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高于2002年的9.1%。2003年GDP的增长率的出色表现,主要归功于SARS疫情之后第一、二产业的迅速复苏与快速发展。2003年第三季度,第一、第二产业GDP增长率较第二季度提高了1.6和1.9个百分点,基本恢复至第一季度的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1%。第二产业创造的骄人业绩,是政府为应对疫情实施的支持性经济政策的结果,特别是金融支持政策,帮助受影响的困难企业渡过了难关,为疫后经济强劲复苏创造了条件。
    支持性经济政策促进了疫情期间新消费热点、新经济增长点所涉及的相关企业的成长。SARS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全、康体保健的新消费需求,相关的医疗保健企业在金融政策支持下,积极开拓了市场。金融部门大力培育房地产投资、汽车消费等新经济增长点,拉动了疫后消费支出的增长。2003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至9.8%的高位,第三季度增长率比第二季度增长率快了3个百分点,全年增速达到了9.1%。
    另外,银行信贷积极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卫生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为疫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四、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结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远超当年的SARS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亦非SARS疫情可比。不过,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看,“新冠肺炎”疫情与SARS疫情又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先波及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行业,进而波及商贸流通业,再影响到制造业。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大,损失尤其惨重,大批人员失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政府及时采取了多种支持性经济政策。金融部门迅速行动,稳定支付清算系统,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信贷总量,保证社会资金适度充裕,保障防治疫情紧急的资金需求,增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与行业的信贷,支持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也应吸取当年应对SARS疫情的教训。金融支持性政策更应着眼于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疫后经济复苏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支持性金融政策扩大基建投资方面更应谨慎,要防止房地产投资过热、落后及过剩产能行业死灰复燃,以免给疫后经济结构调整增加新的障碍。
    
    

Tags:赵学军,应对SARS疫情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应对新冠疫情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