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李自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发力点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李自国 参加讨论

    摘 要: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归宿。如何实现民心相通,我们要有新的思考、新的向度。民心相通至少有三个层次: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则有“丝路特色”,它以“丝路精神”为旗帜,既要增进了解和友谊,又要助推经济合作。民心相通并非虚无缥缈的,它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等都产生着现实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有丝路情结,易于沟通,但“热点”也多,相互关系复杂。民心相通不会因经济合作深入而自动实现,它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须从点滴做起。而要提高沟通效果,还须注重沟通能力和渠道建设,讲究方式方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丝路精神;“五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通过民心沟通,可增进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使沿线各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甘情愿地联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然而民心相通是一项既等不得又急不得的“慢工细活”,需要官、智、企、民的长期努力。做好了,其他四通就可事半功倍。
    一、民心相通的内涵和作用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时提出了“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的建设路径。2015年3月,中国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对“五通”进行了拓展和阐释。民心相通始终都是“压轴”内容。
    (一)“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内涵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应有“丝路特色”。首先要对“一带一路”形成共识,使中方倡议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对“丝路精神”形成共识,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思想深入人心。民心相通的主体是丝路沿线所有人,人人都是心灵的沟通者、“丝路精神”的传播者。
    1、民心相通体现于交往的点点滴滴。民心相通到底通什么?首先是增进彼此了解。我们要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要让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其次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好感,巩固友谊,深化互信。最后是争取对全球治理规则、不同文明间关系、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形成共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上述每一项都有庞杂的内容,都是艰巨的任务。但民心相通并非空洞的概念,它体现在每份文件、每次交往、每声问候之中。它也绝不只是“高、大、尚”的官方活动、体现人道主义关怀的灾害救助,更包括一次普通的个人旅行、一声简短的问候,民心相通融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2、民心相通的主体是所有人,不仅是“民”。民心相通即人心相通,其“民”不仅仅指普通百姓,而是指所有人,既包括社会精英,如各级官员、媒体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也包括普通民众。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社会精英对中国倡议最先了解,最先反应,是合作的规划者和执行者。民心相通第一步是与各国社会精英的沟通,然后自上而下传导到普通百姓。在普通人理解和受益后,会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民支持。如果上层决策得不到普通百姓的支持,最终会停下来;如果合作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即使高层变更,新领导人也会顺应民心,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合作。
    3、民心相通的基本目标是对“一带一路”形成共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应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除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有“一带一路”属性。经济带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热议,有欢迎、有质疑、有不解、有期待。各方对“一带一路”的解读和理解并不一致,需要民心沟通,解决“一带一路”是什么、怎么建等基本问题。只有对“一带一路”形成共识,才不会产生误判,才能形成合力。另外,沿线国家民众,特别是普通百姓对“一带一路”所知有限,需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倡议,以获得最广泛支持。
    4、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是“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明显有别与西方的“零和博弈”、“弱肉强食”思想,它是处理国家关系、开展文明对话和进行全球治理的一个新理念。对习惯于“丛林法则”国家来说,这种思想有太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丝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都是丝绸之路的受益者,对这种理念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就是要传播“丝路精神”,使合作共赢成为共识。遵循“丝路精神”才能在复杂的欧亚地区寻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5、民心相通的远景目标是形成命运共同体。《愿景与行动》提出,要通过全方位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 。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政治高度互信、民心深度相通的体现。共同体建设要分三步走:一是加强务实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随着利益的融合、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彼此发展联动性增强,形成发展共同体。三是经济、安全、文化上深度融合,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互利的务实合作,也需要民心沟通,“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2] 。
    (二)民心相通为其他四通保驾护航
    对于民心相通在“五通”中的定位,习近平提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要搞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必须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必须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3]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取得成果的地方,都是民心相通基础好、政治互信水平高的地区,这也表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要想走得好、走得远,需要民心相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作用体现在:
    1、有助于增进战略互信。民心沟通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政府和百姓对“一带一路”认识。只有对中国倡议有更多的了解,才会真心欢迎。如果沿线国家将“一带一路”视为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而非经济合作倡议,则参与的热情就会大减,甚至阻挠,政策沟通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4] 了。俄罗斯态度变化是沟通的最好佐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之初,俄顾虑重重,经过各种渠道的沟通,俄逐渐改变立场,由疑虑转向有条件支持,进而主张积极对接。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多年累积的战略互信,不可能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而中巴经济走廊是最早启动的“一带一路”项目,同样得益于中巴“全天候的伙伴关系”,民心相通功不可没。同样,民心不通、信任不足则会阻碍合作。如中国在缅甸的密松水电站、中国与越南铁路对接等项目搁置都与民心不通有关系。中亚国家间由于互信不足,存在逆一体化现象。这都说明,民心通,经济合作事半功倍,而民心不通,则会事倍功半。
    2、有助于形成更开放的思想观念。“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本身就是一场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碰撞,人们的思想会“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宗教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与世界接轨程度差别巨大。在中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沿线国家可能不被接受。经济合作面临的不少问题其实是发展理念的问题,一旦思想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道路联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人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也是设施联通的重要内容。当我们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他人时有时会遭到冷遇。如“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已谈了十余年,但吉方仍犹豫不决,原因之一就是吉方认为本国没有多少货物可供运输,却看不到铁路对沿线城市、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吉尔吉斯斯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就难以下决心“先修路”。在贸易畅通方面,投资者常碰到签证难问题,而签证难背后是思想观念保守。如,塔吉克斯坦“阿维斯托”通讯社在采访中国驻塔大使范先荣时提出,“有人担心来塔的中国人可能会太多,您怎么看”[6] ?而实际上,每年赴塔中国人只有6-7千人而已。在旅游合作方面,中亚地区有众多的丝路古迹,如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等,但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旅游合作很少,取得旅游签证的难度很大。这与欧美、东南亚国家不断放宽对华游客签证,甚至免签证争抢中国客源形成鲜明对比。签证背后折射的是发展理念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差异。“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将推动各国的思想解放和自我重新定位,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也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李自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发力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