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破解中小企业“用工荒”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浙江经济》2011年第18期 肖飞 参加讨论

季节性小作坊式的企业往往招不来、留不住真正能推动企业成长壮大的中层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及熟练普通工人。
    近年来,随着海宁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推进,全市用工需求大幅上升。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回暖和投资增加,太阳能、包装新材料、汽车零配件等新兴制造产业方兴未艾,皮革、经编、家纺等传统制造产业需求强劲,各企业订单日益增多,企业增产扩产、意愿强烈,全市用工缺口进一步增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小作坊生产管理式企业属于常年性缺工状态。
    用工的困难和考验
    目前海宁市中小企业主要集聚在皮革、经编、太阳能、五金、包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行业,超过90%的企业属于小作坊式生产管理型企业,而这样的季节性小作坊式的企业往往也招不来、留不住真正能推动企业成长壮大的中层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及熟练普通工人,原来在劳动市场占据强势地位的招工企业开始面临“招工难、留工难”的困境。
    ——适龄劳动力结构变化,“人口红利”趋于弱化,用工结构性矛盾较大。调查发现,海宁市制造企业青年劳动人口产业转移与流失速度过快。一部分青年劳动者限于自身能力不足而就业困难,青年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既相对过剩又隐性短缺,于是“劳动人口争夺”现象开始出现。农民工资源之所以在“用工荒”背景下被争夺,其实质恰恰是海宁市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的前期征兆。
    ——部分企业用人留人观念、手段及方式落后,区域性用工紧张明显。每年用工流失率较高的企业,其在用人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求职者或留职者会逐渐流向综合条件更佳、更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和岗位,区域之间劳动力竞争趋于紧张和对立。
    ——劳动力市场激励机制不健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本地缺工严重的企业多数是小企业,这类企业招工的时候主要考虑招聘的区域限制和成本约束,自主招聘的动力不足,成效也不明显。一些对策结论将此轮“用工荒”定性为局部性、阶段性企业招工难问题,认为金融危机过后,用工荒问题自然便会迎刃而解,导致政策扶持缺位。出现“招工难”后,行政主管部门找不准问题的实质,拿不出有效对策,甚至政策错位。
    “用工荒”的作用机理
    首先,结构性、区域性招工用工矛盾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中小制造企业“招工难”、“用工荒”成为常态。经济周期性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短期内给海宁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同时也为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推动力。从用工现状和“用工荒”成因来看,只要企业内部不产生突变,外部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结构性供给不足、企业区域性工资福利差距等长期影响因素引发的招工、用工矛盾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其次,“用工荒”倒逼机制发展缓慢,转型升级短期内难以取得微观突破,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面临“发展悖论”困扰。“用工荒”产生的“倒逼机制”虽然对缓解劳资矛盾、提高工人劳动福利保障和劳动尊严大有裨益,但不可否认,“倒逼机制”产生的效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混乱到规范的转化阶段。现阶段,投资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依然严重,尽管去年底以来央行持续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采取加息动作,但由于国外输入性通胀和国内资源价格调整压力很大,今后一段时期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将会面临“发展悖论”的严重困扰。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不掌握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定价权,处于一种“被动生产”状态,往往是获得大量订单后企业需要加急开工,一条产品生产线或要“吃”掉大量工人。另一方面,“用工荒”迫使企业主动寻求战略转型,但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依赖问题比较严重,主动转型升级所依靠的技术手段、发展方向及途径等条件均有限。
    第三,制造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反映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招工难”、“用工荒”表面上是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市场制度缺陷等因素引起,实际上,深层次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工业化、城市化到目前阶段,转型升级的实质已演变为发展模式的重塑、利益格局的重构以及资源要素的重组。面对用工缺口可能长期存在的事实,有条件的中小制造企业应加快依靠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核心竞争力,减少以往对劳动力数量投入方式的依赖。
    应对“用工荒”
    现阶段,“用工荒”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是对外开放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必须要承受的阵痛,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超越的一道坎。
    一是解决招工难题,重点要做好劳动市场服务与配套工作。当前海宁市中小企业采用的招工措施主要有:通过老职工回家乡带新职工、参加各类招聘会、门前招工、上门招工、网上招工,但是鲜有企业通过劳务市场中介组织进行招聘。企业为何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招聘呢?这或许与企业长期的招工习惯及观念有关,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目前劳动市场中介组织尚没有发展到“主管部门信任、招工企业依赖”的程度。
    二是强化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破解企业人力资源要素约束。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劳动力总量在减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如果不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不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生产线,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不设法转向资本或技术密集产业,“用工荒”永远会是一个难题。
    三是改善育人用人的方式方法,招得来人才也要留得住人才。出现招工难问题后,一些企业即使工资、福利同时提高,也难以及时招到合适员工,但一些用工情况处理得好的企业却做到了每年企业员工流失率低于5%。应对“用工荒”,除了提高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外,还要加大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要从工作环境、住宿环境、饮食标准、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劳动者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具有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增强劳动者的归宿感,才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
    四是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适需人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培训体系,采取由劳动保障部门、社会办学力量等实体联手,以培训基地、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为工作平台,扩大培训规模。以就业为导向,引导企业走校企合作办班模式,如海宁技校与尖山光电公司根据岗位需求开设专业班的合作培训办学方式,既增强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满足了企业规模扩张的用工需求。
    五是搭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消除供需不对称。完善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把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村),实时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为企业科学制定招聘策略提供决策参考。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就业网与劳动力市场网进行链接,实现用人、用工信息资源优化组合。
    六是深化用工机制问责政策落实,维护和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依据《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范企业招工程序及用工章程。做好用工政策落实问责工作,加强行政组织管理监督职能与权限,探索建立行政主管部门劳动力市场不作为的问责追究机制。全面深化用工机制及政策支持与落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Tags:破解中小企业“用工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