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国有企业效率与退出选择——基于部分竞争性行业的经验研究(三)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评论》2012年第3期 佚名 参加讨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企业退出的速度放缓,那么,上文所讨论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小呢?为了考察不同阶段的差异,我们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已在引言中将国有企业的退出在时间上区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5年的第一阶段和2005年之后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总体表现为,政府更注重于国有企业的效率,使得企业更有可能因为效率问题而退出国有部门;而第二阶段,政府则更多考虑到社会稳定,企业效率对退出的影响会淡化。
    为了检验这个判断是否成立,我们把样本一分为二:一部分是2000-2004年的样本;另一部分是2004-2008年的样本。每部分样本的时间跨度都是四年。我们分别对这两部分样本建立Logit模型,结果见表4,其中模型5与模型7相对应,模型6与模型8相对应。在相对应的两个模型中,回归变量的选取是一样的,只是样本不同。模型5和模型6的样本为2000-2004年的样本,模型7和模型8的样本是2004-2008年的样本。所有模型都通过了Hausman-McFadden检验。

表4 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效率对退出选择的影响

注:同表3。
    对两个时期的样本分开估计发现,当时间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就改制退出方式而言,企业效率对于退出的影响程度降低了,甚至不怎么显著。这表现在第一阶段的模型5和模型6中“Y=2”一列相对生产率的系数分别为0.917和0.914;而第二阶段的模型7和模型8中相对生产率的系数分别降低到0.636和0.645,且不显著。就完全退出方式而言,到第二阶段,更低效率的企业才会选择破产清算或完全重组。这表现在第一阶段的模型5和模型6中“Y=3”一列相对生产率的系数为-0.440和-0.348;而第二阶段的模型7和模型8该系数分别降低到-0.983和-0.893。这说明,当效率提高相同的幅度时,相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国有企业的退出概率大幅减少。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有效率,国有企业不退出的概率增大。
    上述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在第一阶段,国有企业退出服从于政府确定的市场化发展战略目标,因此企业效率成为影响国有企业退出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阶段,政府目标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稳定,效率目标退居次要地位,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退出的微乎其微,效益不好的企业能拖则拖,万不得已时才完全退出,效率对企业退出的影响也因此降至最低。
    六、主要结论
    
本文对2000-2008年期间部分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退出及其主要决定因素,进行了详尽研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经验分析,我们对于这一历史阶段的国有企业退出和改制历程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清楚的把握。
    我们的研究避免了“选择偏差”问题,通过大样本的整体数据,建立一个长期动态的非平衡面板样本,能够把那些以前分析中忽略的退出企业也包括进来。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国有企业所有的退出行为,而不至于遗漏了重要的退出选择。
    在对企业效率测算和对企业退出选择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我们比较了改制退出企业、完全退出企业与维持国有控股状态企业之间的效率,考察企业效率对这三种退出选择的影响,运用多项选择的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
    Logit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的退出过程中,选择退出的既包括效率高的企业,也包括效率低的企业。并非效率高的企业先退出,两者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效率高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民营化改制,即以转变为非国有资本控股的方式退出国有部门;效率低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破产清算或打散重组的方式,完全退出国有部门。
    除了效率之外,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率也显著地影响到企业的退出选择,表明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不过,盈利能力高的企业可能采取改制退出的方式,而盈利能力低的企业更可能完全退出,即诉诸于破产清算或彻底重组。这与效率决定因素是一致的。
    国有企业退出的可能性随着主管部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而且小型企业比大中型企业更可能退出,这反映了政府在国有企业的退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把部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它们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产权结构,甚至破产清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目标的调整使国有企业的退出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2000-2004年期间主要表现为较低效率企业完全退出,较高效率企业改制退出;而在2004-2008年期间,效率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改制退出的可能性也因此降低。
    在2000-2004年期间,低效率企业的完全退出从整体上会推动效率改进,而高效率企业的改制退出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这已被相关的经验研究所证实),两种退出行为都会导致帕累托效率的改进。在这一阶段的企业改革,大体上服从于市场化的目标和方向。2004-2008年期间国有企业效率行为的转向,表明了政府目标的调整。这一阶段,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稳定,效率目标退居次要地位。
    注释:
    ①Good等(1997)计算企业生产率指数(对数形式)的公式为其中,Q表示产出量,X表示要素投入量,上标k=(1,m)代表第k种生产要素,vk表示第k种要素投入所花费的成本占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份额。所有指标上方横线表示该指标在当年的行业算术平均值。等式右边第一个方括号内是企业i在t年相对于当年行业水平的相对生产率;公式右边第二个方括号内是行业t年相对于基年(s=0)的相对生产率。本文以2000年为基年,以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投入有三种: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中间投入,分别以数据库中的固定资产净值、从业人数、中间投入指标衡量,所有指标都经过了价格平减。
    ②检验结果可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白重恩、路江涌、陶志,2006:《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8期。
    2.W.H.格林,2007:《经济计量分析(第四版)》,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胡一帆、宋敏、张俊喜,2006:《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绩效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
    4.刘小玄,2000:《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经济研究》第2期。
    5.刘小玄、李利英,2005:《产权改革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6.刘小玄、李双杰,2008:《制造业企业相对效率的度量和比较及其外生决定因素(2000-2004)》,《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
    7.刘小玄、刘芍佳,2005:《民营化改制的背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摘要》,《中国企业家》第11期。
    8.宋立刚、姚洋,2005:《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9.姚洋、章奇,2001:《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经济研究》第10期。
    10.张维迎、周黎安、顾全林,2003:《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退出机制——关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项经验研究》,《经济研究》第10期。
    11. Djankov, S., and P. Murrell. 2002.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in Transition: A Quantitative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0(3): 739 - 792.
    11. Farrell, M.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20(3): 253 - 290.
    12. Good, D., M. Nadiri, and R. Sickles. 1997. “Index Number and Factor Demand Approaches to 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ivity.” In Handbook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Vol.2: Microeconometrics, ed. M. Pesaran and P. Schmidt, 14 - 80. Oxford,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13. Guo, K., and Y. Yao. 2005. “Causes of Privatization in China.”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3(2): 211 - 238.
    14. Gupta, N., J. Ham, and J. Svejnar. 2008. “Priorities and Sequencing in Privatization: Evidence from Czech firm Panel Data.”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52(2) :183 - 208.
    15. Hausman, J., and D. McFadden. 1984. “Specification Tests for the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Econometrica, 52(5): 1219 - 1240.
    16. Megginson, W., and J. Netter. 2001. “From State to Market: 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vat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9(2): 321 - 389.
    (作者: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朱克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刘小玄)

Tags:国有企业效率与退出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