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产业组织三重结构与经济增长(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向秋兰 蔡绍洪

摘  要: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不仅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而且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传统的产业组织优化只注重产业市场结构优化,而忽略了产业内企业间的生产组织关系及以组织、协调为特征的管理组织关系。从市场组织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重新剖析了产业组织优化的内涵。在循环经济基础上发展产业集群,是三种组织结构整合的结果,是促进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可靠选择。

关键词:产业生产组织,循环经济,产业市场组织,产业管理组织,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优化

一、引言

早在两百多年前,马歇尔就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组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内生增长理论)也在其理论中传达了有效的产业组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这一思想。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受外部力量影响,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的技术变化)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边干边学、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开发、垄断等问题的研究,而这些正是产业组织的内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也强调,除了生产技术革新以外,组织和制度革新也是促进创新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谢地(1999)探讨了产业组织与经济集约增长的内在机理,指出优化的产业组织与经济集约增长存在着正向互动关系。祁晓玲(2006)认为,经济集约增长的要求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由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来实现的。产业组织跟资源、技术一样,都是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因此分析产业组织结构,就成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首要问题。

组织是指事物组成的形式和组成形式间的关系。产业组织研究者认为,产业组织则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以及由此引起影响市场运行的效率。这种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其中,古典(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以“结构——行为——绩效”为研究思路,注重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侧重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即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将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引入产业组织研究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侧重研究企业策略性行为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研究内容大多属于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交叉领域。该理论主要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其对企业组织乃至产业组织的影响,也是从交易、行为和利益等市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组织的。如祁晓玲就在《四川省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竞争力》中指出了调整市场组织结构作为优化产业组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产业系统不仅包括以产品生产为主的生产系统,以产品交换为主的市场系统,还包括以企业管理为主的管理系统,可以认为,产业系统的内部结构不仅包括以交易、行为、资源占用和利益等为特征的市场组织结构,包括以生产、消费等为特征的生产组织结构,还包括以控制、组织、协调为特征的管理组织结构。因此,不管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还是新产业组织理论,都过多强调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而较少强调产业内企业间的生产关系及管理关系,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从市场组织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重新剖析了产业组织优化的内涵,指出在循环经济基础上发展产业集群,是三种组织结构整合的结果,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组织合理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可靠选择。

二、产业系统中的生产组织结构与循环经济

产业是指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在产业系统内部,存在着从事专业化分工的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生产、经营、合作等各种各样的联系。企业之间、企业与产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产业组织结构。当这种联系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操作规程、物流的流动路线、工艺技术要求等内容的生产过程时,则构成了产业生产组织结构。产业生产组织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结成的一个协调的系统,系统内企业通过原材料采掘——零部件生产——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成品销售——售后服务的流程来进行生产,并保持时间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目的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环境效益。一个完整的产业组织结构元素应包括原料生产加工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制成品组装(生产)企业,成品销售企业,售后服务企业(公司),废品回收再利用企业。比如一个汽车产业生产组织结构,就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发动机、轮胎等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组装生产企业。又如电子制造业除了有电子元件等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成品生产企业外,其显著特征就是生产与销售分离,有专门的销售公司(EMS)。然而,不管某个产业的生产组织元素如何,采取何种形式联系、组合,才是决定该产业组织结构是否有效率的关键。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功能决定于系统的要素和系统的结构,结构则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对于同样的生产要素,不同的产业生产组织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这从产业生产组织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

以汽车工业为例,在1880-1890年间,汽车制造主要是以工艺生产方式,即单个产品在作坊式的企业中由技艺精湛的工匠生产出来。由于每辆车的零部件生产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产生了高昂的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且可靠性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导致汽车产业生产组织方式开始发生变化。20世纪初,以大批量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为特征的福特生产方式取代了作坊式生产。该方式注重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出错的概率,使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然其完全标准化的生产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八十年代,日本精益生产方式出现。它体现着准时化与均衡生产的原则,注重团队协作和集体力量的发挥,能够应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借鉴精益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灵捷制造。它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力、合作企业等整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灵活的反应。这一方式很快便扩散到美国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中,形成了以美国大型企业为核心的新型跨国生产体系,决定了美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霸主地位。从单个企业生产(工艺生产)——福特制生产——纵向一体化生产——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灵捷制造,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发生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僵化到灵活,从低效到高效的变革,反映了产业系统的生产组织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即孤立企业——层级制组织(托拉斯)——生产合作联盟组织(企业联盟)——柔性组织(网络组织)。这种变化,是知识、信息、技术和市场需求统一于先进的产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结果,没有先进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就无法获取全球竞争优势。事实上,中国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完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迫切需要。因此,如何完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进而优化产业生产组织结构,是摆在所有研究者面前的问题。

在当前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观念转变和产业生态技术发展的世界大背景下,中国几十年来粗放的生产模式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与此格格不入,迫切需要探索新的产业生产组织模式,既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又能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取优势。随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给未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即走清洁、无害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产业价值链基础上构建产业生态链,形成闭合生态网络、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了21世纪产业生产组织模式的不二选择。循环经济与其说是一种生产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理念。它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把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重构产业经济系统,使不同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将上游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作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组成为“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可以缓解目前的资源压力,又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具有非常显著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尽管其在发展当中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巨大的投资运行成本和相应的技术支撑,而企业流动资金不够、技术欠缺都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循环经济注重将产业链上的企业整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闭环生产组织模式,不论是在生产的连续性还是在生产阶段上都体现了合理的安排。而且是应消费者的需求,将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统一于这一高效的生产组织结构,我们有理由相信,循环经济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强大的资金、技术以及由此决定的产业竞争力所影响,而目前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小型化、分散化,无法克服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因而,加快我国产业市场组织的集中化,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产业系统中的市场组织结构与寡占型结构

从产业定义来看,产业可以概括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群体及其活动,但这种理解是不完整的。如果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那么生产就离不开交易,在市场上能够完成交易的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不以交易为目标或者不能进行交易的生产,并不是真正的生产,最多也只能把它看成是交易的前提条件。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产业即市场,其含义是产业要通过市场实现其全部活动,通过市场界面表现自己的行为。此时,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方式及特征也称为产业市场组织结构。它主要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与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的形式;换言之,特定市场中的诸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作用、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的特点,就形成了特定产业的市场组织结构,这些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为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通过交易和竞争规则将所有利益主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实现交易、指导生产和服务顾客的系统。该系统由于市场的作用而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每个企业在不自觉中参与产业市场组织效率的进化。因而,产业市场结构决定着产业组织的过程、性质和功能。不同的产业市场组织结构,亦会导致不同的产业市场效率。

从产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产业市场组织结构历经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类型。机器工业时代以前,人们大多是自给自足,市场上交易的多数是粮食、布匹等,这时的农产品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市场。买卖双方充分自由,无进入退出壁垒。机器工业到来之后,大批量集中生产导致寡头企业主导,市场结构表现为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此时产业表现为进入退出壁垒高,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活力不够。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大批量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市场进一步细分和拓展。此时: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差异化、价格、服务等方面。市场组织结构则表现为垄断竞争结构。从以上四种市场结构来看,每种结构都是应产业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生产结构条件下产生的,都在各自的时期体现了高效率。尤其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竞争活力,但对当时的美国石油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讨产业市场组织结构优化时,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考虑。

在当代,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全球性竞争和多元化需求的两大难题。如何使产业在全球性竞争中脱颖而出,又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多元化需求,将成为摆在所有企业或产业面前的问题。前者要求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实现经济效益才能产生竞争优势;后者则要求企业不断追求生产技术的进步,保持竞争的活力。关于这一问题,马歇尔早就有过论述。马歇尔认为,规模经济导致垄断,而垄断又使企业之间失去竞争活力,因此,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是一对难分难舍的矛盾。所以,优化市场结构,就是协调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从而达到产业市场的适度竞争与适度垄断。解决这一矛盾的正是1940年克拉克首次提出的“有效竞争”论断。有效竞争指的是,一方面能保持产业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能使产业内部保持竞争活力。有效竞争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关,能否保持竞争活力则与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息息相关。在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及寡头垄断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寡头垄断是实现有效竞争的现实选择。完全竞争市场要求买者与卖者数量足够大,产品同质,进入退出自由且买卖双方信息对称。这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少见,只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农产品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而且完全竞争容易产生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完全垄断型市场的主体只有一个,价格完全由该垄断者决定,它虽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但排斥竞争,市场缺乏活力。垄断竞争市场虽然既有竞争,又有垄断,但由于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往往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且垄断竞争市场不稳定,容易转化为寡头垄断市场。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产业组织三重结构与经济增长(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