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已有文献,本文基于推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想法,在张礼建的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创新动力来源方面,应该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府宏观指导的紧密结合,因此加入了“政策引导”一项;在产生的创新绩效方面,应该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量,进而增加了“社会效益”一项,并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角度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创新动力机制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国有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适应“新时代+新常态”,国有企业亟待建立起一个以市场需求为主、政策指引为辅,由企业内高管、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协作,与外部的顾客、竞争对手和合作机构有效沟通,最终输出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力机制模型。换句话说,就是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由市场需求及政策指引所引发,进而由组织内部企业高管以及组织外部顾客等各方的参与完成,最终输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模型中的各个力量都会对整个动力机制系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无论创新动力来源于其中哪一支,甚至哪几支力量,最终都需要企业内外各方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在企业内部,国有企业当中的研究院通常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企业内部转化研究成果的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内的生产现场则是研发部门成果转化和持续改进的场地,为技术创新解决现实技术装备和现实生产问题。企业高管作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协调者,由其充分整合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资源保障。此外,企业高管还应该发扬企业家精神,积极主动地从市场中寻求和发现创新机会,推动企业创新,而在企业内部,高管也往往是企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发起者和监督执行者。在企业外部,顾客、竞争对手和合作机构也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动力。顾客以订单要求的方式向企业表达需求,企业需不断依靠企业创新来满足顾客需求,对于一些面向生产组织顾客的企业还经常通过与顾客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技术。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也不全是“死磕”的局面,在面对共同利益时,可以通过有效手段把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例如,在诸多行业当中,民营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竞争对手,具备较强的创新动力,但与国有企业相比,则创新能力不足。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和民营企业通力合作,从而达到释放本企业创新资源的效果,与民营企业实现能力互补。当下正在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企业创新上互利共赢提供了很好的合作思路。合作机构方面,国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起产学研合作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模式。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还需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合作机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出其与之高度配合的合作创新局面。
创新活动是在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作用下而进行的,对于公共政策性国有企业和特定功能性国有企业来说,重点要进行组织与管理的创新,其中所涉及的创新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与外部创新力量,而内部的创新力量主要有管理团队、研发机构与生产机构,其外部的创新力量主要是外部的合作机构;对于一般性商业国有企业来说,要着重通过在企业内部实施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来提高管理水平。在创新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方面,除了与上述两种国有企业拥有相同的内部创新力量外,其外部创新力量中还增加了消费者与竞争对手,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国有企业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的指引,因此其需要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另外竞争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为保障该创新动力机制的有效运行,国有企业有必要厘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继续推动组织创新,设立监督机构,根据国企分类对高管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第二,要注重激活管理创新,完善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第三,要坚持深化制度创新,明确政府在国企创新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