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
跨行政边界区域经济合作 已进入实践阶段 结合会议主题,从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政策两方面谈几点想法。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有三点认识:
第一,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南北分化”特征,已经由增长速度的分化转为发展路径的分化。在东部沿海地区,南北分化体现了各地对于转型升级的认知和行动差异。广东比较早地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为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创造空间。除了“腾笼换鸟”,浙江还提出了“凤凰涅槃”战略,已经开始考虑加上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的“四换三名”战略。这些觉悟早、行动快、主动作为的省份,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大环境下,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势头,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不断提高。
同样地处沿海的一些北方省份,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认识不足。目前,内蒙古、宁夏和西藏是全国仅有的三个不通高铁的省份。贵州经过多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让西部地区其他条件比贵州好的省份很受触动。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北方省份近年来的基础设施改善进展有限,大部分还在谋划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任务,新的发展动能还处于相当初级的水平。
第二,跨行政边界的区域经济合作逐步进入了实践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区域经济合作就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主要是在学术界,学者认为重要,地方政府认为没那么重要,或者地方政府口头上认为重要,但实际行动跟不上。直到这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开始感受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已经产生了强劲的示范带动效应。
第三,现阶段,一些特殊的功能平台包括开发区、园区、新区和各类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仍具有一定的价值,研究制订区域经济政策要重视这类平台的作用。对于国家级新区,学者和媒体都有大量不同看法,一些地方的新区规划建设也确实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看,设立新区的方向是应当肯定的。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新区规划建设出现过偏差,就否定新区这件事。
对于区域政策,谈四点认识:第一,下一步的区域政策的设计还是要突出主体功能区的框架。现在看来,空间规划体系正在迅速成型,城市群规划也不断出台,愈发显得基础支撑作用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性。研究区域政策,首先要弄清楚在主体功能区框架下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这是研究区域政策的出发点和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