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一带一路”新基建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智能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从传统的交通、水电、能源、城市建设等“混凝土+钢铁”的模式转到关注国家信息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我国新基建的提出,要求提高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认识,将基础设施扩展到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诸多领域,不仅重视基础设施物理硬件的“硬联通”,而且注重标准、治理等“软联通”。
首先,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资金、法律上予以扶持,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例如,研究制定与新基建相关企业“走出去”的财税奖励扶持政策;推进与“一带一路”节点国家签订建设“数字自由贸易区”协议;建立完善与跨境电商监管相关的政策协调,加快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谈判进程,加快建设高标准自贸区国际网络,为中国企业海外参与新基建建设争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正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多边组织和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合作,利用其全球网络和项目信息优势,大力促进新基建三方市场合作。
其次,我国应禀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与“一带一路”国家一道制定新基建的“国际标准”。例如,可以考虑在具体项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G20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2019年G20大阪峰会通过)的六大共识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考虑项目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率、纳入环境因素、纳入社会因素;增强抗自然灾害风险的韧性、加强基础设施的治理)进行标准认证,并与东道国合作推出实现标准的软联通,有效应对“蓝点网络”计划。在操作层面,对于新基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尽量直接推广应用中国已有标准;对于中国与东道国组成互联体进行的共建项目,可以合作制订标准,提升合作水平。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短板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强化自身标准体系的实践,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解读相关国际标准,逐步形成完善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版”新基建标准体系。
(二)构建底层技术支撑体系,以此破除产业链的“技术阻点”
新基建领域,汇集了各项底层技术,如新基建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核心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一系列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持。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化基建,底层技术的支撑体系是其发展的基础保障,更是强劲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增长的根本所在。中国要站在“一带一路”基建领域制高点上,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根本转变,持续进行技术攻关,掌握新基建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各种底层技术。
对于新基建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底层支撑技术,应将其视为“核心公益技术”,政府可直接组织多支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破除产业链的“技术阻点”,也可委托国内最前沿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精准研发”,最终产生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实现共享。只有这样,才可能构建新基建所需要的“自主可控”底层技术支撑体系,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新基建才有真正的可靠技术支撑。
(三)推进多渠道培养方式,确保为“一带一路”新基建提供智能支持
中国“一带一路”新基建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跨国经营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参与,需要外语、软件工程师、数学家、物理学家等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此,需要强化人才培养、增加供给途径,优先从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研发机构、创新中心等选择人才,要从新基建项目中通过“干中学”发现和培养人才。要坚持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沿线国家科技人才交流,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行,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实行双向培养、联合培养、融合式培养“一带一路”新基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仅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新基建,而且惠益“一带一路”国家的长远发展。实践中,可以依托中国与东道国的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专门培训机构等合作,从共同研发、项目培训、合作办学等多种渠道,培养新基建所需各类人才。
(四)健全投融资支持体系,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金融保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全球占比近半,未来新基建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规模不可估量。考虑到“一带一路”国家的社会财力状况,需要创新基建领域的投资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新基建之中。可以考虑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中设立新基建专项,也可以考虑单独设立“一带一路”新基建专项基金,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并打造中国主导的高品质新基建项目。积极联合东道国政府和相关机构,设立国内外新基建引导基金,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新基建联合体项目(与东道国企业共建项目)。
要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三方合作机制,支持包括第三国、国际金融组织等在内的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新基建,尤其是要注重吸引具有专业优势的社会资本参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既避免中国企业、中国资本“单打独斗”,降低新基建项目风险,又提高新基建建设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将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机制引入“一带一路”新基建PPP项目领域,形成“PPP+REITs”机制,是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难、完善社会资本交易退出机制、盘活存量资本投入和增强PPP项目流动性的重要举措。
应根据项目性质、风险分配基本框架、融资需求和期满处置等各项因素,选择适当新基建PPP运营模式,如BOT(建设—运营—转让)、BOO(建设—拥有—运营)、委托运营等。依据《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尽快遴选优质的“一带一路”新基建PPP项目开展不动产信托基金试点,相关试点标的可优先选择落地在与我国形成稳固关系国家的项目、且进入运营期的新基建PPP项目。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探索在深交所和上交所设立不动产信托基金板。在设计相关交易和制度框架时,允许境外符合条件的“一带一路”新基建PPP项目设计为不动产信托基金,并在我国交易所上市;同时,允许国外投资者投资购买我国发行的“一带一路”新基建PPP项目不动产信托基金。
参考文献 [1]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J].中国总会计师,2020(4):11.
[2]郭朝先,王嘉琪,刘浩荣.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OL].(2020-06-28)[2020-07-2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00628.1127.008.html.
[3]李海舰.五方面理解新基建内涵与重点[N].经济参考报,2020-07-07(007).
[4]杜国功.统筹四个关系推动新基建行稳致远[N].经济参考报,2020-07-06(007).
[5]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N].人民日报,2019-04-28(002).
[6]丹青.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N].人民邮电,2016-11-18(008).
[7]杨道玲,王璟璇,李祥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估报告[J].电子政务,2016(9):2-15.
[8]林颖,陈炳福,李浥东,等.以基础型信息应用激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19(4):33-38.
[9]潘素昆,杨雅琳.“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J].统计与决策,2020(10):133-138.
[10]卢潇潇,梁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球价值链重构[J].中国经济问题,2020(1):11-26.
[11]郭朝先,刘芳.“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进展与高质量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0(3):27-34.
[12]吴慧德,刘永元.“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项目不动产信托基金化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0(7):57-62.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