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会议提出了五个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方面,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关于怎样把蛋糕做大,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例如,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原动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等,这些都是为了做大“蛋糕”。但在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方面,需要探索创新的理论,实际问题还很多。
现有的制度安排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同,各地区人均GDP差距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带来收入的不平衡,这离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比较远。同时,现有的制度安排也使我国居民财产和收入的基尼系数过高。2020年中国财富基尼系数上升至0.70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8,比2015年还高。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差距问题,需要探索和创新一系列制度安排,其中首要的是要完善财税体制。数据表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国家主要是发达经济体,他们经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等再分配,可以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从初次分配的0.5降到0.35左右,而我们仍未做这到一点。
世界上富裕国家的税收大都以直接税为主,对资产或者财产及其收入征税。目前,我国直接税的比重仍然不高,房地产税很难出台,利得税包括遗产税、赠予税等都还未开始征收。如何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对中国来说始终是一个大难题,这也是造成居民财产基尼系数提高的一个原因。另外,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太低,难以形成消费主导经济的格局。202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2万元,只占人均GDP7.2万元的44%,与一般发达国家60%的占比相较有很大的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到“三重压力”中的第一条就是需求收缩,其中不光是投资需求收缩,消费需求收缩也很突出。例如,去年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0%,而一般年份它的增速应该是7%—8%。今后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而且要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结构。把GDP的增量更多地向居民可支配收入倾斜,特别是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依靠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本文根据张卓元在“财经战略年会2021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大会”发言整理。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琪/整理)
Tags: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