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管理工程 >> 正文

基于中国情境的社会创业:前沿理论与问题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外国经济与管理》 傅颖 斯晓… 参加讨论

    3.国家层面——中国情境下的社会创业研究
    (1)社会创业与制度创业。国家的制度环境对于社会创业的影响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Desa,2012;Estrin等,2013;Autio和Fu,2015),许多研究显示社会创业需要融入制度创业,以获得社会企业的合法性与成长。DiMaggio(1988)提出制度创业理论解释了制度形成和变革的机理,认为制度规范了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应该采取的不同行动。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依然需要大量的质性研究甚至创业教学案例来分享社会创业中制度创业的成功经验。解脱制度的束缚,不管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发展出不同社会环境下相关利益方都能遵守的制度规范,使人们做到认知一致,也是一种释放“改革的红利”,他们都可能会成为像尤努斯教授一样的“英雄”(Dacin等,2011;Dorado和Ventresca,2013;Ruebottom,2013),而且这方面的研究非常适合开展如微观+宏观或中观+宏观的跨层次研究工作。
    (2)社会创业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据Estrin等(2013)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社会创业的比率越高,越能带来国家层面社会资本提高的溢出效应。那么社会创业在国家层面是否还有其他的溢出效应,例如对大学生创业教育(Estrin等,2013)?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意向,实证研究显示社会创业意向受其动机影响(Hockerts,2017),如果在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中加入一些非经济因素以及亲社会因素,融入一些社会福祉问题到创业教育中,是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动机,以增加他们创新性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动机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创业意向?这方面值得广泛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
    (3)此外对于我国的社会创业研究者来说,以传统文化、东方管理哲学来研究社会创业是可以从事的研究。徐淑英和石小竹(2012)提出“社会企业精神”这一概念的精髓就在于,将“为善”与“诸事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为善”是“仁”之表现,而“诸事顺”是“能”之表现。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礼记》中“上下相亲谓之仁”。儒家所谓之“仁人”,是具备优良的品德的人,社会创业者需要“上下相亲”,需要怀天地心,具备仁德的品质,“仁人”方无争名夺利之心,“仁人泽,是处皆阳春”。相较“仁”偏道,“能”更偏术。社会创业需要把握机会、整合资源,此外还需要进行社区民众的动员,有说服大众的本领乃至进行制度创业(Kent和Dacin,2013;Dacin等,2011)。胡祖光(1994)曾经对“仁人”与“能人”的特质有较详细的论述。成功的社会创业者,是否由“仁人”与“能人”相结合的“仁能人来完成”?有这种“且怀且威,君道备矣”的“仁能人”是否是中国的社会创业者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仁”与“能”是否也可以看成是社会创新学派与社会企业学派(Dees和Anderson,2006)的聚合产物?总之,在中国管理哲学思维系统中,一些看似矛盾的内容可能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相互兼容和共处,规避简单直接的取舍和极端决策,更多地开展合作、包容、共赢,用长远的眼光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是中国管理实践的智慧(陆亚东,2015)。若能以东方管理思想系统阐述社会创业者特质乃至社会创业的诸多过程,不仅仅是做出了具备“仁爱之心的学术研究”(徐淑英,2012),也将会是东方管理理论迈出的重要一步,甚至产生影响世界的创业管理理论。
    四、对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启示
    创业活动能够重塑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格局,包括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化。一般认为,以追求经济利润为导向的经济创业可以创造新的财富、新的就业机会以及造就新的企业家群体。然而,创业活动并不一定能带来社会问题的解决,比如一部分人通过经济创业富起来了,贫困的人口并不一定就减少了,创业成果仅让富人收益增多,可能的结果反而是使富裕人口与贫穷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此外,经济创业还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环境的破坏,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出现背离与不和谐(栗战书,2011),因此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在大力提倡经济创业时应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诸如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依然广泛存在,这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外部性,这些问题的缓解与解决,从国际经验来看可以借力于社会创业。
    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社会创业是社会创业者发现市场失灵中的创业机会,用基于市场的方法解决社会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atta和Gailey,2012;Alvarez和Barney,2014)。社会创业不仅可以增加社会信任(Tobias等,2013),而且根据Estrin等(2013)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社会创业的比率越高,社会创业者越能增强国家层面的社会资本,降低他人新创企业时的交易成本以及机会和资源的限制,促进其他人经济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旨在推动经济良性良好发展。但重视经济创业、轻视社会创业,没有将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有机地链接在一起是目前大众创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创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创业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使社会变得更美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国家层面,一定要坚定地将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链接在一起,使二者可以同步发展。政府必须要制定政策与法规,使我国的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并重发展。成功创业的研究证明: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兼顾,可以使创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创业规则与规范日益公平公正,并以此减少创业者的谎言与创业中的造假行为。成功大众创业需要良好声誉做基础,社会创业是一种通过创业为社会增加价值的过程。
    总之,我国的大众创业在倡导经济创业的同时,应大力鼓励一部分创业者积极进行社会创业,这样,社会创业不仅能改善贫穷和环境等问题,还能带动经济创业,为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实现基于中国情境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而对于我国社会创业的研究者来说,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一部分创业者积极投身到社会创业;研究如何通过推动社会创业解决国内包括精准扶贫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可以积极从事的探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基于中国情境的社会创业:前沿理论与问题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