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干部要讲觉悟、有觉悟。领导干部走好从政之路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之一就是义与利。在义利冲突上要做出正确选择,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道路。笔者认为,领导干部面前,义和利的矛盾如影随形,不时出现,摆脱“纠结困境”“价值困惑”,需要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践行正确的义利观。
正确对待权力。就是要做到公权公用,反对特权,不以权谋私。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权力是公器。明确要严以用权,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以权谋私,拒绝各种特权;严格按法办事、严守规则和制度行使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接受人民监督,时刻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等,要求领导干部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做到: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为公用权、依法用权、履责用权、务实用权、刚直用权、阳光用权、廉洁用权、公正用权。实际上是对正确用权,忠于组织,最好的诠释。
领导干部正确用权,必须要认识到四点:一是为官当职业。它同医生、教师等一样,谋得一份薪水为家业。二是为官为志向。立志做什么样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官也仅仅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已。三是为官量价值。这个价值实际上是为社会贡献的价值,官的大小并不代表贡献的大小,而是看社会最终的评价,即自己留下了什么。四是为官担道义。正义,是为官者的重要品格之一,在处理人民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上,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还是“公私兼顾,先公后私”;是“公私兼顾,先私后公”,还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实际上就是一个试金石。不能做到前者,是不能为官的。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能否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自觉做到弃不实之名、远不洁之利,是考察和衡量党员干部为政之德的试金石。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更应当要勇于舍生取义,敢于大公无私,善于先公后私,忠于义控予利。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价值观。董必武说过,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惟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树立宗旨意识。就是要有公仆观点,明确当官为了什么?各级党员干部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心论”,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出要求、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总书记还一再提醒大家,“要心中有戒,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等等。
领导干部要有宗旨意识,就必须要有四个定力:即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关键是要做到:一是要讲政治。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得“软骨病”。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像习近平同志号召全体共产党员那样“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二是要敢担当。“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三是要勇作为。在一地方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不是“为官一任,祸害一方”。离开了之后,要让自己给群众留下“好名”而不是“骂名”。四是要慎交友。与商人打交道时工作时不被“围猎者”“围猎”;不让“朋友圈”变成“腐败圈”。从而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