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利益平衡视角的科技镇长团运行机制构建 科技镇长团政策实施中的不同主体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是合理现象,但是,过度的利益诉求差异及其引致的矛盾会对政策实施的绩效产生负面抑制,因此,有必要构建利益平衡型的协调运行机制。
4.1 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机制 科技镇长团派出者拥有“双重身份”、“双重职责”、“双重利益”,欲使其充分发挥其指导者服务者、助理者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其在经济利益(为驻地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产出科技附加值的提高)与角色利益(职称晋升与保持能力)的诉求。因此,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核心利益者的利益分配机制:①实现高校教师考评及博士毕业制度与科技镇长团政策参与绩效的有效融合,为降低、消除派出者因高校考评压力所带来的顾虑,派出高校应适当制定差异化的职称晋升、续聘与毕业要求,实现派出者与一般教师、博士生的区分;②从经济利益分配视角加强对派出者的激励,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理论指出“专业化分工的核心不仅在于主体在既定模式下的资源分配,更在于其模式的选择” (杨小凯,2003) [8], 派出者可以选择将可视化的成果(促成专利技术数量与质量、资源节省与效率促进程度、引进人才价值等可以以货币进行计量的贡献)提供给驻地,也可以将这些成果贡献提供给驻地以外的地区与企业,而最终抉择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两者间的比较收益。市场经济中,政府所主导的科技镇长团政策不能演变为派出者对驻地的“义务服务”,应设计可量化的贡献评估体系,运用科学的数理模型(如Shapley分解)确定派出者与受助企业(组织)在最终成果利益上分配办法,并形成制度文件予以保障。
4.2 一般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机制 派出单位(高校与国企)、驻地政府、受助企业(组织)人员的利益诉求尽管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诉求存在着相互契合性。具体来说,派出高校欲通过派出人员加入科技镇长团扩大社会影响,以在生源获取与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优势,驻地宣传部门应结合各校派出人员的助创成绩,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城市论坛等多种渠道对派出高校进行宣传,促进高校与驻地在高考生志愿填报、毕业生招聘方面的合作力度;国企希望通过科技镇长团的过程参与来甄别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意向地方民营企业,并搭建与其沟通桥梁,本文认为,应当形成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纽带的“派出国企——驻地政府”合作机制,以国企派出者对驻地企业为基准,进行受助企业对派出国企的股权份额的持有约定,驻地政府以出台规定的形式对该机制作出保障,将不履行合约的受助企业列入科技镇长团政策后续支持的黑名单,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受助企业(组织)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寄希望于科技镇长团背后的学术资源与关系,为自己更多的能力再造机会,但这一利益诉求与驻地企业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因为随着内在能力的增强,“人往高处走”的心理会促使接受培训后的员工跳槽,对此需要建立如下机制:①培训项目的合理性评价机制,科技镇长团应在人力资源体系深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受助企业(组织)外出培训计划,严防借机镀金情况发生;②违约惩罚机制,在正式派出培训之前驻地政府、企业、科技镇长团与外派人员签订协议,就违约作出惩罚性约定。
4.3 衍生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机制 作为被促成合作的第三方及引进人才,由于其与驻地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引发“逆向选择”,一方面,驻地政府与企业为了达到引入的目的,向第三方与引入人才隐瞒不利于合作的因素,而仅仅是提供诱人的经济利益回报承诺,这时被引入主体可以选择合作与不合作,如果不合作,双方受益均为零,即使选择合作,也存在着相信与不相信驻地信息提供两种情形,选择相信则会使合作企业与引入人才尽最大能力助力驻地创新,不相信则会促使衍生利益相关者采取保守型合作模式,即助创新行为的有限行为。另一方面,第三方及引进人才也会对自身能力及资源方面的劣势信息进行规避,在驻地政府与企业无法有效识别的情况下,后者往往会选择那些“看起来非常有实力并且要求权益及回报”的主体,造成那些真正有实力的选择对象不会被选中。因此,科技镇长团在助力地方科技创新、促进校企合作、推动驻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着重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解决驻地与第三方及引进人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问题,应在《科技镇长团管理办法》的“目标管理”将这一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赋予“成员向驻地政府(企业)与第三方(及引进人才)索取合作方提出的信息要求”的权力,对于任何一方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科技镇长团有权力及义务将事件过程反映给有关主管部门,将纳入“产学研合作黑名单”,上述运行机制的构建能在根本上消除衍生利益相关者与驻地政府(企业)主动引致“逆向选择”的动机。
参考文献: [1] Etzkowitz H,Jose M,Mariza A.Towards“meta-innovation”in Brazil:the evolution of the incubator and the emergence of aTriple Helix[J].Research Policy,2005,34(4):411-424.
[2] 沈卫阳,胡建华,陈建秋.科技镇长团选人、用人协同推进的制度体系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2).
[3] 吴跃辉,周岚,余吉生,葛育富,张万柱. 滨海经济转型升级中科技镇长团创新工作机制研究[J].江西化工,2015,(1).
[4] 戚湧,郭逸,吴乐.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科技镇长团工作绩效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1).
[5] 康志勇. 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政策实施绩效研究:基于专利视角的双重差分估计[J].科技与经济,2017,(1).
[6] 俞国锋,蔡明星.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0).
[7] 姜国峰.研究型大学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目标·困境·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6,(1).
[8] 杨小凯,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