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向度分析与路径选择

http://www.newdu.com 2019/2/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王曙光 王… 参加讨论

    [摘要]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然而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证数据,从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两个要素,从企业组织形式差异、企业行业差异与企业绩效差异三个向度综合探讨技术进步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是,增大研发投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为了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进步,则需要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整合产业要素,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强技术进步的规模效应,并实现国企和民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 F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18)06-0042-08
    [作者简介]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子宇,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所引发的持续讨论,使得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国的经济增长来看,我国正在由投资和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增长模式,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正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拉动的经济模式的构建。因此,通过何种路径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从更深层次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成为决定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指的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郑代良、钟书华,2010)。中国于1988年“火炬计划”中将高技术拓展为高技术和新技术,统称高新技术(High and New Technology)。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标准,结合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的划分方法,我国采用研发强度作为衡量指标,将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强度为制造业行业均值水平2~3倍以上的企业定义为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在2002年将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共软件服务8个大类拟定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02)。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远远高于传统制造行业。研发经费的投入是评判高新技术行业的主要标准,此外,研发人员的比例、企业内高等学历员工比例和科研机构的数量等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标。高壁垒、高投入、更新周期短给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与传统产业相比更大的风险。同时,从国家的角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国际地位和国际贸易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从企业的角度,高新技术的成功发展使得企业获得了市场上的垄断优势,并且在下一个迭代周期到来前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保证。
    (二)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的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资本结构等内部因素。一般的观点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绩效。Grossman和Helpman(1991)认为研发投入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因为研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创新量的增加。基于845家加拿大的制造类企业数据,Thornhill (2006)分析得出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层面的创新力,进而带来企业产出的增加。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知识资产存量、创新能力和员工的技术能力水平都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核心要素。Nunes et al. (2012) 通过对两个样本中中小制造业企业(133个高新技术企业和330非高新技术产业)的分析,得出研发投入在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在研发强度较低时,研发强度限制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而在研发强度较高时,研发强度促进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国内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研发经费支出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胡义东等(2011)通过对156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数据研究,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对于技术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周业安(2002)认为人力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李丽华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绩效有着正向影响,尤其是员工平均教育水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指标率与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财政方面,财政激励政策往往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的投入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带来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上其他诸如后端原材料工业等投入品部门带来的回顾效应,以及前端服务业等新的产业部门的前瞻效应。
    二、技术进步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两种向度的比较
    (一)不同组织形式企业间的比较
    高新技术的产业发展体现出中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21世纪以来,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市场中所占据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改变。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营业收入中16.5%来自于港澳台资企业,46.0%来自于外资企业。而到了2016年内资企业对于主营业收入的贡献额已经从2005年的23.0%增长到了49.9%,而外资企业的主营业收入贡献额则下降到了23.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前期依赖于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支持。而在近十年间,中国本土的内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崛起,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转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是产业内经济繁荣和就业率增加的关键影响因素(Nunes et al. 2012)。
    在21世纪初期,通过技术转移,外资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向内资企业输入技术,从而实现共同的外部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内资企业在外资企业的挤压下面临来自市场的竞争,但同时也在外资企业的促进作用下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随着内资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再创新,伴随着政策和市场的优势,中国的内资企业也开始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例如在智能领域等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中国制造业也开始从原先的低成本、高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科技、高经济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转移。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如今中国的很多产品已经位居世界尖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而这一切都与自身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二)不同地区内企业间的比较
    如同中国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高新技术产业在不同省份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005年,中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省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848.6亿元,而同年广东省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428.6亿元,是所有中部和西部省份总和的3.66倍(中国国家统计局,2017)。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省份之间的技术流通和共同发展。但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地区之间和省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正在逐渐缩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省份在2008年之后的迅速崛起。近三年间,中部地区省份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20%,西部地区省份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5%。虽然不同省份地区之间的主营业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在逐年缩小。这一方面来源于中国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新布局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则源自中部和西部地区自身高新技术发展力度的加强和技术进步的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在省际之间的产出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水平差异。以内资企业为例,2005年,东部省份的R&D内部经费支出为1538978万元,占全国的73.3%,有效发明专利数为3814件,占全国的80%以上,研究机构个数645个,占全国的55.2%。从研发人员数量来看,2005年东部省份的研发机构人员数量为66824人,占全国的60.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7)。而对比中西部地区,从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的角度看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每个省份之间技术水平的巨大差距也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出差异相吻合,而且技术水平和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产出越高的省份,越容易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规模,从而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吸引人才的引进和研发的投入,进而扩大技术进步优势。产业集聚的形成也有利于区域内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推动创新型要素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不同创新要素的快速有效整合和对接。
    虽然如今省域之间的产出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是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看,差距依然巨大。从R&D内部经费支出来看,东部省份一直保持着全国最高的份额。2013年到2016年,东部省份R&D内部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70.8%,71.6%,74.1%,73.5%,不降反升。东部省份有效专利发明数占全国的比例也从2013年的83.6%一路上升到2016年的85.0%,科研机构数量也是如此。2013年东部省份的科研机构数量占全国的68%(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2016年已经增长到71.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7)。东部省份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更体现在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省份之间利用自身条件进行的内部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向度分析与路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