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中庸“时”的思想把握权变创新 权变理论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发展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随机应变,采取有效的应变策略,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孔子把“中”看作解决问题的原则,在认识“度”、把握“度”和用“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却不是保守的,它与“时”密切相关。没有对具体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不能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度”,也就不能有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度”是建立在“时”的基础上。孔子强调“君子务时”,并且将“时”与“中”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了“中”“度”“时”三位一体的方法论思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中”概念说明,人们要把握的“度”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现实中此时此地合理的度,在彼时彼地就不适宜了,需要做出修正或改变其度量分界。[7]因此,认识和掌握“度”需要因时因地而异的,同时也说明,人们遵循“中”的原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不同,时间和空间变化,要审时度势,才能切实把握“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权”的概念:“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事物的变化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即使明确了这种道理,但是抱守残缺,任何事情也不会成功。对于管理工作来说,管理需要随着组织内各要素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管理制度不能一成不变,领导风格不能一成不变。
现代领导管理,处于多变、快变的外部环境影响之下,必须考虑组织的物质条件、成员素质和心理状态等内在因素的制约,由于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而迫使领导管理方式和方法处在变化、更新之中,有效的领导管理,应按照组织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而权变的领导管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强调权变的灵活性,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面对科学技术新趋势的时代要求,领导管理者必须在方法、手段和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实现对组织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使每个成员参与到创新中来,创造独具特色的领导管理新模式。
五、从中庸“诚”的思想把握素养提升 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组织发展的效率和效益;领导管理者的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是提升个人素质的基本途径,影响着组织发展状态和未来前途。“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开宗明义强调了修“道”的重要性。再好的思想如果不去领会和成为自觉,也不能真正做到守“中”。自我修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性条件。“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修身之本在于“诚”,组织以至诚之心求发展,才能赢得社会、消费者的信赖和赞誉,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力[8];领导人以至诚之心来对待每一个员工,才能获得员工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达到组织和谐发展;而员工至诚将会促进形成组织文化的积极向上的团结合作的团队,推动企业发展。现实中如何做到至诚呢?首先要做到“慎独”,只有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才能真正做到至诚,达到修身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待别人,应忠恕宽容,《中庸》继承发扬了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召人、感化人,面对任何分歧和矛盾,都能“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9]对于管理工作来说,管理虽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智慧的高低,却直接决定着组织发展的状况和生存命运,管理者的品德、责任感、表率作用以及协调能力等素养都会对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庸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和管理艺术,它告诉人们在管理中应如何保持平和心态,时时检查、审视自我,做到适可而止、符合“中道”。
总之,中庸作为一种协调、平衡复杂事物的思想,就是要求在处理管理中的关系矛盾中能够做到全面兼顾,不偏激、不片面和不走极端,这正是我们在管理中理解其精髓和更好运用的目的所在。
原文参考文献:
[1]袁帅、郭静:《“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第6期。
[2]蒋建国:《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维度》,《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3]周阳:《中庸之道与现代管理》,《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9卷第3期。
[4]段俊平:《“中庸之道”是企业管理的必备法则》,《北方牧业》,2015年第1期。
[5]王积瑾、王卫:《管理学》第2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7页。
[6]潘乃樾:《孔子与现代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49-80页。
[7]梁明、梁雅明:《管理学视角下“中庸之道”的现代价值》,《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卷第4期。
[8]朱家桢:《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5页。
(原文刊于《中国领导科学》(京)2017年第6期)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