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发展新阶段应创新宏观调控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8/3/6 经济参考报 金辉 参加讨论

    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要加大财政扩张力度
    高培勇以财政领域为例子说明新时代宏观调控方面发生的一系列积极变化。
    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高培勇指出,如果用1998年以后的理念去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人们很自然地把“积极”等同于扩张,在以前确实是这样。例如,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相当多人理解为是对2014年的财政扩张制度不满,从而判断2015年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2016年和2017年都是如此。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又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因为前几年的政策执行不够,2017年要进一步加大扩张力度。几乎都是将“积极”理解为加强财政扩张的力度。大家总是习惯于按照以往的思维惯式去解读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必须意识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积极”和过去的理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现在的主攻方向已经转化到结构性调整上,政策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层面的调节只是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能超过适度的界限。所以,当主供方向转到结构性调整的时候,积极财政政策的着重点必须随之转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脱离这样一个主线索,一个劲搞扩张放水不是今天积极财政政策突出的含义。
    其次是投资的定位。投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引擎,过去人们把投资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关系理解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扩大投资,搞总量刺激,拉动需求。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投资的论述都提到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下,文件提什么内容忽略什么内容都是有特殊意义的,报告没有提发挥投资对拉动需求的关键性作用,而是有意避开,提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这里面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今天对于投资的定位和以往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是赤字的定位。讲到积极财政政策必然涉及赤字问题。赤字的规模多大,增量多少,占GDP的比重多少。赤字对今天中国的意义和以往也有很大不同。以前,在我们把宏观调控的立足点放在需求侧的时候,赤字不是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情。当时大家普遍认为,为了拉动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不惜扩大赤字,追求的是经济的周期性稳定而不是年度预算平衡的稳定。今天的情况不同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三大攻坚战中,排在首位的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而金融风险的主要源头在政府债务上,所以,2017年将3%的赤字率控制线看的比以往都要重,实际上是当作心理防线了。当财政赤字突破3%的时候,整个市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如果不预热,不做提前解释,就会认为政府又在继续搞国债。所以3%的底线2017年没有被突破,2018年更不能被突破,必须守住,让人们心存敬畏。
    第四是减税降费。高培勇认为,现在的减税降费和以往的减税降费也是不一样的。以往减税降费瞄准的目标是扩大需求,通过减税降费增加企业和居民的需求。今天的减税降费更多的是强调降低企业成本,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给实体经济降成本是当前的主要目标。为了降成本搞减税降费的财源支撑就不能是增列赤字和增发国债。站在政府的角度讲,一手减税一手增发国债实际上是政府融资方式的相互替代。而政府融资方式相互替代带来的东西是债务,其中的债务利息是躲不掉的,逃不掉的。从这个角度讲,靠增列赤字减税降费给企业降成本即使今天降了,明天还会增加,而且也不会改变资源的配置格局。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汇叫“节用利民”,节的是政府的用,压缩政府的支出,利民,这就和政府支出的削减、税费结构的调整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讲,减税降费也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发展新阶段应创新宏观调控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