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要素改革—— “破”“立”“降”是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关键还是靠创新。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技术源头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不破则不立,不降则立而不稳,“破”“立”“降”是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创新驱动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李伟: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关键还是靠创新。如何以创新促进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如何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技术源头供给。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原创性研究。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和企业在方向选择、经费投入、组织管理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第二,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今后要在科研成果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培育和发展专业技术转移机构、落实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让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我国充分发挥了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规模有机结合的优势,新动能成长十分迅速,但如何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尚面对诸多挑战,创新型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还面临渠道不畅、门槛较高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怎么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李伟:不破则不立,不降则立而不稳,“破”“立”“降”是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
第一,“破”的核心内涵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建议从深入研究如何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重组的各种障碍特别是制度性障碍入手,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依靠法制化和市场化手段,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依法规范债转股和破产清算等行为,构筑好社会保障网。
第二,有破就有立,立要立得住,立得稳。“立”的内涵是“立新”,就是大力培育新发展动能,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服务型制造发展。
第三,“降”,核心任务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特别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研究如何消除和大力整治现有名目繁多的地方性涉企收费项目;研究如何巩固已有的降成本工作成果,防止前期已经降下去的成本出现反弹;研究如何推进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工作,实施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制度;研究如何运用信息化平台,让所有收费项目、范围、依据、流程、标准和经费去向更规范、更透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