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地制宜上入手 乔新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因推进了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我国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2017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的出台,意在推动乡村旅游在稳增长、促消费、减贫困、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打造文化旅游强省的新形势下,乡村休闲旅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优势,推动我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关键在于,因地制宜走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之路。
乡村作为一个空间单位,首先是当地人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其次才是投资空间和消费空间。为此,我们应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用专业的智慧和执行的能力为乡村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的丰富与生长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与村民建立稳固可靠的利益联动机制,不断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确保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旅游的长足发展。
乡村旅游的活力、魅力在于创意性、特色化、个性化。要特别注意保持各个村庄的“原汁原味”,追求“千村千面”。山西地域辽阔,“表里山河”,有“北通幽燕、南临中原、西望黄河、东枕太行”之美誉。每个村庄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演变过程,从而孕育了各不相同的乡村韵味。在广袤的三晋大地,既有沿黄河而建的水域乡村,亦有倚长城而立的塞北人家,还有靠太行而生的山区乡村,这些各具特色的乡村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只有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旅游新亮点,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形态进入现代化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式,如何发挥独创性将乡村旅游的元素进行组合,是乡村旅游得以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应有全局意识。为此,我们要在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老三篇”和黄河、长城、太行“新三板”的整体格局中,发现特色、找准定位。在个体式农家院旅游向全方位式乡村旅游转变过程中,我们应通过“旅游+健身”“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等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景式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同书写“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绚丽篇章,创造性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