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才能使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从而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建设服务型政党 改革的方向决定改革的命运,改革的统筹协调能力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原则,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物品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和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努力朝着增强全体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目标精准发力。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改革政策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领导协调体制机制,科学制定改革方案,细化实化改革举措,促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改革政策配套协调、互动并进。同时,各级党委要增强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督促检查,营造良好改革生态,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如期推进,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党组织凝聚改革共识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服务型政党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可以使各级党委、广大党员群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政策、行动方面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政策落到实处。建设服务型政党有利于各级党委充分利用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广大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组织起来、调动起来,提高各级党委引领改革、统筹改革和服务改革的能力,为改革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政府有为 市场有效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为目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最终实现供需的无缝对接。其核心要义是通过社会和市场取向的综合创新,打破政府单一供给主体局面,推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从而发挥各主体供给优势,促使政府管理更科学、市场更有效。政府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和责任者,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而坚定改革信心。
其一,要发挥政府的政策主导作用。供给侧改革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公共政策创新,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政策手段优化公共产品生产结构,从而提高供给的水平与质量,有效满足公众需求。同时,要按照现代政府要求整合内部资源,优化组织结构,理顺各部门权责关系,明确任务分工,从而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运转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从而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其二,要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发挥政府职能导向的作用。供给侧改革的主导思路是遵循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原则。政府有为意味着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努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市场有效意味着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除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政府要主动从微观的直接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制度供给等方面的作用,确保让市场运行地更加规范和稳健。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