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的概念,这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之一。交通运输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承载着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的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前,明确我国交通发展现状、补齐建设短板,让交通运输服务更多地与国际环境、区域发展、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科技进步融合互动,是加快促进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关键因素,对促进中国交通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近4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多项重要交通运输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已成为交通大国。交通运输业经历了由“瓶颈制约”、“初步缓解”逐步发展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所取得的成果令国人骄傲、世界瞩目,这也为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建设交通强国目标,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已经实现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的根本转变。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协调多种交通方式、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快绿色交通发展等方面补齐短板,从而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步伐。
第一,优化网络空间布局。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交通网络规模差距较大,人员出行或物资流动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状况。我们应当根据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以科学的空间规划与发展思路,形成高质量、立体互联式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平衡地区间交通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第二,推动交通科技创新。尽管目前我国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已取得较大成果,但随着绿色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兴交通技术等给人民的日常出行带来的新变化,我们要大力建设智慧交通,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与互联网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在科技发展与能力建设、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为我国交通发展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