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区域发展指明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石碧华 参加讨论

    第五,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政策。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土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但从具体实践来看,目前主体功能区制度在区域划分、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差别化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职能机构设置、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与其他现行规划和政策的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现阶段关键是要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要继续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动主体功能区立法,强化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
    第六,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加快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虽然我国地区间以人均GDP衡量的绝对差距有扩大趋势,但不同地区居民享受的福利水平的差距有可能缩小。十八大以来,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和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现阶段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体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当前,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补短板抓薄弱环节。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重点,着力扩大覆盖范围。以脱贫攻坚为契机,缩小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出力度,促进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
    规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国家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要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重点加大对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规范和调整专项转移支付。在科学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类型和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促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和法律化。
    第七,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已基本建立,区域合作成效显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口支援制度在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巩固边疆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区域管理体制和利益调节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健全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区域合作的重点是要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政策创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协调好合作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区域协调机制和高效灵活的运转机制。要加强区域间的组织协调,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广泛运用政府间合作交流联席会议制度、高层领导定期沟通制度和部门协调制度等加强区域间重大事项的协商与沟通机制;规范区域合作行为的约束机制和协调合作各方利益关系的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上一页  [1] [2] [3] 

Tags: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区域发展指明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