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推进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结合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合光 参加讨论

    精准扶贫可以在如下三个重要环节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愿望和心气,形成贫困户主观上的脱贫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是引导贫困户克服“贫困鸿沟”恐惧,形成脱贫的勇敢之心。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富裕之间,对于贫困户而言,存在巨大心理鸿沟,他们因过去的贫困积累了一定的畏惧情绪,对跨越这条鸿沟有恐惧感。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首先就是要从心理上救治贫困户,消弭他们心理上存在的“贫困鸿沟”,并使他们有勇气跨越鸿沟,谋求脱贫。二是引导贫困户从思想上摆脱贫困的消极心态,形成脱贫的活跃心态。贫困户处在贫困状态久了,他们挣脱贫困枷锁的多次努力失败之后,有可能陷于贫困的消极心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脱贫迈向小康的可能性,帮助贫困户突破原先的意识边界,让他们的脱贫心态再次活跃。三是引导贫困户跨越“被施舍者”心理定位,重新形成自主脱贫、自主发展的意识标签。在我国扶贫工作中,“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曾是一部分区域的干部和贫困户所追捧的“称号”,甚至有些干部和群众接受多年的扶贫钱物心安理得,并且形成了“被施舍者”心理定位,区域性和群体性“等靠要”思想在这些区域和群体上长期滞留。精准扶贫要打破这种心理定位,消除这些“称号”,摘掉各种“贫困帽”。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就是要让贫困户重新进行心理定位,让他们走出“被施舍者”的角色阴影,在主观意识上确立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积极愿望。
    精准扶贫也可在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实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能力上弥补贫困户脱贫的短板,让他们在脱贫上变得能干而且会干甚至巧干,使他们的后代脱离贫困的“起点困扰”。一是要扶持贫困户的决策之智,打破贫困对贫困户“决策能力”的限制。陷于贫困久了,贫困者往往会自为性不足,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准确应对信息繁多、流程复杂的取舍决策,从而会发生各种行为和决策偏差,以至于他们单凭自身能力无法从深度贫困状态中依靠有效的决策摆脱贫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就是要让他们克服各种决策障碍,通过“苦干+巧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彻底脱贫。二是扶持贫困户的发展之智,打破贫困对贫困户的“本领局限”。本领是个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积累的突出优势。陷入贫困的人,大多没有足够资源去学习知识技术、形成并运用本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就是要打破贫困和没有本领之间的恶性循环,扶贫政策实施者通过采取教育、培训、提供实习机会、干中学等扶智措施,促进贫困户积累一技之长,打破既有贫困对其“本领习得”的禁锢,使得他们以硬本事脱贫奔小康。三是扶持贫困户的传承之智,打破贫困对贫困户的“遗传锁定”。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或者偶发突变,贫困一般会存在代际传递惯性。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就是要加大对贫困户下一代的智力扶持,采取改善后代教育条件、提升后代职业技术能力、增加后代就业与成长机会等措施,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7167327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推进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