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文化供给体制,增强主流文化供给能力 为今之计,增加主流文化产品供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并发力:
其一,主流文化供给侧能力提升应该明确纳入新时代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制度保障,在事业与产业分类改革基础上,十九大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主流文化供给能力提升,既是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实践迫切需要,也是双效统一的改革发展要求。在下一步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中,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明确主流文化供给能力提升目标,这必将是富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制度安排。
其二,主流文化产品供给的规模与质量应该成为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与文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指标。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竞争开放统一有序的一般市场经济体系是重要基础,而中国特色与文化特性应当成为关键性约束条件。文化市场不是一般市场,文化产业也非一般产业,这不仅是全球经验,也是中国实践。十九大报告要求在新时期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主流文化产品应当成为一个关键抓手,既要重视壮大规模,也要强调提高质量。
其三,提升主流文化产品生命力与影响力,需要在培育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型业态上积极探索尝试。随着文化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文化科技快速进步,中国已经进入文化产品供给极大丰富的时代,文化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更加多元,其要求越来越挑剔,主流文化产品生产与供给必须适应并主动融入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将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让核心价值与时代主旋律更光彩夺目,让主流文化为科技注入核心价值和生动灵魂。数字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积极推动主流数字创意文化产品研发与供给是中国文化产业新全球化时代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着力点。
其四,从长期有效推进的角度来说,应当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来激发主流文化产品供给活力。促进主流文化产品供给是政府责任,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在文化市场发展初期,主流文化产品供给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扶持以及国有文化企业的主导来影响和促进市场发育。随着文化市场逐步成熟,主流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不断彰显,可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文化经济政策,应着力发挥税收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杠杆效应,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与社会资本在主流文化产品开发与供给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