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区块链技术又有哪些特性?
凌鸿认为,可以参考比特币系统来理解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在比特币系统中,区块是保存交易记录的,如果把比特币的10分钟交易记录看作账页,那么一个区块就是一个账页,区块链就是把不断产生的账页连起来的账本。在系统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按照规则来维护账本的,所以区块链又是一个分布式账本。
同时,账是所有参与者都来维护,而且公开透明,所以它是一个去中心、去组织的记账系统。每个人都在维护同样的账本,又不需要公开身份,所以它是自信任的、匿名的,并且具有隐蔽性的。如果把所有账本看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话,区块链系统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凌鸿表示,从原理上看,区块链应用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指的是网络空间中人人都能参与,但实际上并没有人来负责,这种应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网络空间参与者的认可。不过,这种完全没有中心的系统在现实社会中很难持续运营,于是,逐渐产生了联盟链———也就是少数人之间或者几个中心之间可以彼此认可的区块链。第三种叫私有链,私有链实际上是一个传统中心或者组织内建立的区块链系统,保证系统中的参与者在没有中心或组织的干预下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安全、完整、自信任、去中心的彼此认可。区块链的这三种类型,被认为是在“去中心”和“完全集中”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
综上所述,凌鸿总结出区块链的六大特性———
第一个特征是分布式、去中心。去中心意味着另外一种组织方式的可能,从而带来组织的成本降低。理想状况下,网络空间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景:人人参与,没有任何中心或组织的干预情况下完成交易。当然,现实社会是否认可这样的组织方式或交易方式,那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第二个特征是安全可信。它保证参与者的交易是安全、可信任的。
第三个特征是时序记录的数据可以追本溯源。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数据逐笔验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永久记忆。
第四个特征是所有交易由集体维护,公开透明。
第五个特征是交易的规则具备可编程,这也是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第六个特征是具有隐私保护。
凌鸿认为,从价值记录角度来看,区块链可以看作是一个集体记账系统;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分布的数据处理系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P2P的网络;从信任体系角度看,它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运用加密技术解决信用的系统;从技术角度看,还可以看作是一种底层结构。它同时也是一个虚拟空间的价值交换体系,而且是由程序自动完成的,尽管这样的价值交换体系只在网络空间得到认可,但渐渐地影响到了现实世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