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集中于基础研究,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 山东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是海洋大省,科技资源丰富,科研产出硕果累累,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东海洋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却并不突出。尽管201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但海洋经济大而不强,主要贡献仍来自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相对传统的产业,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均衡,陆海统筹不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分散粗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海洋科技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潜力亟待挖掘。
海洋科技基础研究体量大,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基础研究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或提出/验证各种设想、理论或定律为目的的研究。海洋领域存在大量未知的科学问题,当前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处在探索和认知阶段。我省的海洋科研力量大部分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大多致力于解决前沿科技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以及作出更多原创发现。总体而言,我省的海洋科技力量呈现以基础研究为主导的格局。
现行的奖励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科研选题导向性强。在科研工作中,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往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省的海洋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时,通常以所学专长和研究兴趣为主,同时对经费申请、论文、影响因子、奖项等考虑较多,对于市场需求及成果的应用价值考虑不够,因而导致部分海洋科研的创新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不够顺畅,成果落地存在瓶颈。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系统性、风险性的工程,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经验、资源和资本等诸多方面,仅凭一己之力显然无法完成。科研人员往往专注研究,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加之我省从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专业化机构还不够健全,尚未形成技术转移的良好环境,因此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有待进一步通畅。
领军人才和顶尖团队匮乏,人才队伍稳定性欠佳。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当前在我省的海洋科技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和团队不够壮大,国内外一流人才引进力度不足,研究方向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南方经济发达省市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很多人才优惠政策,增强了对优秀海洋科技人才的吸引和争夺能力,导致我省海洋科研机构存在高端人才流失的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