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既有优势,补齐产业化短板,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经济新动能 今年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传递出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山东作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海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如何借助海洋科技力量,培育并壮大海洋新动能,使之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笔者从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角度,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强化重大创新平台支撑。
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加速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以刚获批筹建的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为例,中心将充分利用中科院长期的科技积累和建制化优势,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领域相关优势研究力量,实现中科院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向山东汇聚,打造海洋工程装备、近海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灾害防控等交叉研发集群,发展全链条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新动能。强化山东在海洋科技基础前沿和学科方面的优势,补齐在海洋高技术和产业化领域的短板,为山东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端人才和成果储备。
加强海洋应用基础研究。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科研院所要以解决海洋领域生产实际问题和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与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根本途径。我省的海洋科研机构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注重与市场和企业有效对接。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和资本,甚至引入保险业,共同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加快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科研成果收益分配体系,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海洋经济新动能。
加强国际合作。
海洋科技领域逐渐成为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应注重以全球视角开展工作。加强海上科学和技术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发起海洋大科学计划,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重视“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红利及海产品需求,与山东企业共同开辟境外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和海外综合渔业基地,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助推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壮大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政府层面,宜强化顶层设计,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海洋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用密切合作。优化科研评价机制,鼓励分类评估考核,探索将应用型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及成效纳入考核指标。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激励机制,稳定并壮大人才队伍,汇聚国际水平的海洋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探索鼓励科研人员带成果创业的政策。高校和研究机构注重拓展研究方向,培养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加强与海洋技术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培养海洋技术人才,加大海洋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和企业急需高端技能人才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海洋自身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海洋环境同样可作为海洋新动能。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高端人才智库,抢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支撑海洋高质量绿色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筹建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