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显著上涨,中国制造业加速海外投资、进行全球布局,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方面,日本制造业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做法。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随着中国各种要素成本显著上涨,制造业企业加速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对外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国内与国外工厂的关系,避免全盘转移造成的国内产业空心化,成为当下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战略问题。日本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同样的考验,其在本土保留承载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母工厂”等战略思路和做法,对于优化中国制造业海外布局、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制造业的全球布局策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海外产业布局:本土生产磨合型产品,海外生产组装型产品。日本制造业在调整产业布局时,将需要保持技术优势的“磨合型”产品留在国内生产,而将不具备技术优势的“组装型”产品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进行模块化生产。日本制造业的比较劣势是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则是其国内企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一体化能力,这种性质的制造业不适合生产模块化的“组装型”产品,而适合生产一体化程度高的“磨合型”产品,日本企业通过对该类产品的控制,保持高端制造业技术竞争力。即使在全球制造业模块化生产的冲击之下,留在本土的日本企业通过取舍,依然发挥了其在一体化和精细加工方面的优势:将不具有技术优势的组装型产品交给海外工厂或承包商,并提供“接口”部分的技术专利助其完成生产;将磨合型产品继续留在国内进行一体化封装生产并实行技术封锁。
海外生产要素布局:保留高附加值环节,转移低附加值环节。融入全球化使日本企业不再只是从最终产品上赚取利润,即使对同一种产品的制造,日本通过分割产业链,向海外转移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保留依赖智力要素的高附加值环节,实现土地、劳动力、智力等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生产要素重新布局,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模式。具体的做法是,日本企业将属于产业链上游的、在国内不具备优势的低端生产环节,转移至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足以满足市场一般需求的“量产产品”。此外,将低端制造环节转移后释放出的国内生产要素,用于“母工厂”的建设,研发和新产品生产等核心部分留在国内“母工厂”中进行。“母工厂”是日本制造业企业集团在日本本土设置的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厂,主要功能是对海外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援、生产关键部件、高附加价值产品和试制新产品,以防止核心技术和生产诀窍外流,从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海外研发中心布局:弥补基础研发薄弱环节。与在亚洲主要以获取劳动力和市场的投资目的不同,日本在欧美投资的主要动因是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日本企业在产品技术与制造方面拥有公认的领先地位,但在基础研发上相对落后,为此政府倡导研究与开发的重心适当向海外转移,企业纷纷通过设立海外实验室,利用当地的先进科研能力开发新技术。这些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起来的海外研发中心,对于技术优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基础研究性质的研发部门所创造出的新知识资源,既可以直接为当地制造工厂提供技术帮助,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作出生产方面的调整;又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反馈回国内,以此弥补日本企业基础研发薄弱的短板。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