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突出了海洋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发展向海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海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广西向海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广西打造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必由之路。
一、认识和把握我区海洋经济与科技现状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发展向海经济的天然资源禀赋优势,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十二五”期间,全广西海洋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约14%,高于全国海洋经济平均水平9.4%的增速。但与全国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我区海洋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仍然偏小,长期在低位徘徊,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与全国海洋三产结构相比,我区海洋经济结构层次仍较低,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真正科技含量高的新兴海洋科技产业比重小,成规模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仍处于稀缺状态。尤其是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较为薄弱,无论是学科平台、人才队伍、研究成果、经费投入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都缺乏吸引力,尚不足以支撑和引领广西海洋经济的跨越发展。如何发展向海经济,释放“海”的潜力,为广西写好“海丝”这篇大文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链的路径 围绕发展向海经济、打造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九张名片,结合落实《“十三五”广西海洋发展规划》和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聚焦我区向海经济对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和瓶颈问题,重点围绕海洋环保、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运输与海洋工程、临海工业等领域,打造七条科技创新链,支撑引领广西向海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创新链,包括海洋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和海洋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
二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创新链。特色海产养殖方面,积极发展南珠、对虾、卵形鲳鲹、大蚝等特色名贵品种养殖,将海洋经济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列为重点攻关方向,加强全基因组选择和分子育种技术;大力推动生态和智慧养殖技术应用,强调养殖新模式、新材料、环保饲料、智能监测管理的运用,打造现代化生态养殖基地典范;加强深远海网箱养殖技术研发与海洋牧场建设;延伸传统渔业产业链,研发海洋食品高质、高值化加工绿色制造技术;研发海洋功能食品与特殊膳食新产品制造技术;开发海洋食品全产业链无缝化安全控制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海洋新药研发,实施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新材料开发,重点开发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高端海洋生物制品;重点研发以珍珠系列药品、微藻保健品和鲎试剂等为代表的广西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将品质一流的地方特色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形成海洋生物资源提取、新产品创制的产业创新链。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