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新时代经济特区新使命新作为

http://www.newdu.com 2018/5/8 深圳特区报 陶一桃 参加讨论

    D
    从这里走岀去的不仅仅是商品、资本、技术,还应该有制度、文化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胸怀,还同样包括可供借鉴的制度、规则和对分享发展理念的友好认同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而且还是中国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唯一窗口。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逢包括香港在内的“四小龙”产业更新换代与结构调整。如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香港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时而又恰如其分地落户于亟须制造业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可以说,区域间产业的梯度转移从来都不是纯物质的物理移动。如当年刚刚创建起来并急迫寻找发展机会的深圳,在承接香港产业链条的同时,也必然把资金、技术、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一并渐进转移到了这座成长中的年轻城市之中。正因为承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产业更新链条,深圳不仅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成本,提升了起步的台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向市场经济学习的成本,并确定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而且“输入”的加工制造业,还以其派生需求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这对全国都是一种示范与引领。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开放,然而没有坚定不移的开放,深化改革将失去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推动力,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的原动力——国际竞争力与大国地位。
    深化改革的今天,在中国社会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进程中,尤其在落实十九大报告所提出来的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目标实践中,特区和那些不同时期承担不同使命的经济特区的不同拓展形式,还要继续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与平台。从这里走岀去的不仅仅是商品、资本、技术,还应该有制度、文化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胸怀,还同样包括可供借鉴的制度、规则和对分享发展理念的友好认同。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富有制度绩效和卓越成就的窗口,不仅还要在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继续发挥率先引领的作用,而且还将会以不断创造的中国奇迹把特区的窗口擦得更亮。
    E
    经济特区要继续“敢闯敢干”“先行先试”,提供可以复制的经验
    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沿着“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前行的。“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就是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中,始终保持党对社会转型的绝对领导权;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首先让人民直接感受到变革的实惠,激励人民参与改革的热情和对改革的支持;在改革原有体制的同时,给旧体制留出逐渐退出的时间;在推动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力量,减少制度变迁的时滞。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经济特区成功的实践证明,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潜能;以经济改革为切入口,以全方位改革为方向;以发展经济为着眼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非均衡发展为路径,以协调共享发展为宗旨的这一改革的逻辑路线是正确的。
    深化改革的今天,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面临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社会运行规制、全民共享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营建及法治社会建设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大课题,经济特区还要继续“敢闯敢干”、“先行先试”,提供可以复制的经验。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不仅以其自身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自身所选择的道路的正确性,而且还探索出一条转型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可借鉴的发展方式。中国道路的探索过程是对人类文明的认同过程,又是为世界提出中国智慧的过程。这一过程承载着一个民族独立自主谋求富强的美丽故事,更体现了改革开放倡导者、领导者们探索的胆略、自我革命的勇气、历史性选择的智慧与民族担当的情怀。
    (作者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新时代经济特区新使命新作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