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创新突围,“上海制造”再出发

http://www.newdu.com 2018/5/28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关注产业创新重建竞争优势
    记者:最新出版的《2017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一书中强调关注产业创新,重建竞争优势。从这一视角进行观察,“上海制造”再出发这一提法,正体现了上海“重建竞争优势”的努力。能否评价一下,当前上海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布局中的位置、角色?
    芮明杰:今天我们谈“上海制造”这个话题,我认为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完全由“上海企业生产制造”的含义,而是在全球、全国制造业新型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合作生产的结果。再出发的“上海制造”,产品与服务应该、而且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上海如何进一步开放、如何进一步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分工合作,是上海制造业发展、也是“上海制造”重建声誉的重要前提之一。
    李治国:我认为,上海在布局制造业方面有两个非常好的基础。第一个是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活跃的经济是发展制造业的沃土。此外,上海还集聚了一大批全国优秀人才,涵盖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上海拥有比较完整、有序的工业基础,因此,“上海制造”具备一定竞争力。未来上海想要“重建竞争优势”可以重点聚焦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消费者,推出一系列优秀品牌,通过这些美誉度较高的品牌扩大“上海制造”在普通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其二,聚焦工业物联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的基础通道,如操作系统等,在企业客户中体现“上海制造”的能力。
    刘明宇:“上海制造”再出发是一个重建上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行动。但是这个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主要是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制造”历史上有三个阶段,一个是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制造”由于有制造业的老底子,有那些工厂和训练有素的工人,诞生了很多家喻户晓的品牌,“上海制造”就是质量和品质的代表。二是轻工业向重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上海制造”由轻入重,通过主导产业的轮替来完成。随着上海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上海制造”逐渐变为做组装加工环节,在质量上仍保有优势,但是传统品牌有些被并购、有些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消失。三是 “上海制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阶段。上海在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的一些细分领域重新建立了品牌,也拥有一些关键技术与专利,但是尚不多,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这使得“上海制造”作为一个整体,还没有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全力打造两个、培育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就反映了这种努力,“上海制造”不仅要有质的提升,也要有量的大发展,形成集群优势才能真正让“上海制造”具有品牌影响力。 “上海制造”在第一个阶段依托的优势是有技术的劳动力,第二个阶段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第三个阶段则是依靠产业创新,特别是协同创新形成竞争优势。 “上海制造”在全球化竞争中,需要注意保持动态竞争优势,根据要素价格变化、资源禀赋条件、市场机会,通过创新性的组合,在目标市场实现领先。
    记者: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创新转型的当下,“上海制造”再出发,政府的有形之手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芮明杰:上海应该在制造业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政策上引导和培育优势企业尤其是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企业,成
    为“上海制造”的中坚力量,特别在创新与研发的支持、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企业家的激励、企业新品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企业成为所在制造业产业链与价值链上的领导者,开展精品战略,提高附加值创造。
    从微观上看,“上海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的基础是上海的制造业本身,当然它同时也是上海制造业产品与服务品牌的总和,所以,上海可以考虑建立市一级的上海产品与服务品牌发展平台,其主要功能就是推进建设上海制造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建设名牌,重塑 “上海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凝聚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引导精品生产与消费,引导美好生活需求。
    刘明宇: “上海制造”需要持开放式创新理念,学习、吸纳全世界前沿的技术成果,做好融合性创新工作。上海需要能够在全世界管理创新链、知识链和生产链,将研发、设计、管理中心、运营中心配置在合适的区位,能够聚合使用全世界的人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完成这些链接的有效纽带是资本,上海应该发挥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产融结合,能够以跨国投资为手段,推动资产的整合。上海要成为全球卓越的制造基地,也必须成为高效的投资中心。
    李治国:我认为政府的角色应该再往后靠一些,给予企业更多自由生长的空间。政府在推动“上海制造”再出发的过程中,主要作用是推动产业集聚,为企业创造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上海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引入更优的容错机制,让他们的创新能力与一些更具活力的社会企业相匹配?这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Tags:创新突围,“上海制造”再出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