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是关键 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在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其背后深层的指向和要求在哪里?
高启杰: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发展的基础不尽相同,推进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各美其美。在以往的农村发展实践中,“脱离实际、操之过急”“一刀切”“面子工程”的教训是深刻的。毁林开荒、围湖种田、填湖建房等行为,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照搬照抄“样板工程”、“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建设,最终损害的是农民利益。乡村振兴不是大干快上、不能破坏农村生态,必须注重乡土味道、体现乡村风情,留住乡村原生态,让农村生态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和展现点,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也就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农业还是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要避免过去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都指向乡村宜居,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来实现。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和做法很有借鉴价值。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偏误和实施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