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进一步表示,将通过“五推进一加强”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让备受瞩目的“乡村振兴战略”再引热议,而“农村电商”的发展就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的当下,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农村电商”应运而生。然而,零散的生产规模和落后的物流体系以及保守的思想观念、匮乏的网络技术人才等问题,使得在城市发展“如鱼得水”的电子商务,在农村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宏观政策层面的强化,为“农村电商”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寻求新机遇就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关节点。
现实情况是,一些粮食销售、农产品采购等活动仍采用传统模式,农民与农产品购买企业缺乏信息沟通。信息不对称导致需求与消费的不对接,造成了“买难卖难”等问题。由此可见,若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强大的信息系统和传播速度,使农产品通畅有效上行,“农村电商”的发展定会向前迈出一大步,这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愿景之一。然而,农民个体生产规模较小,提供的农产品数量有限且缺乏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没有品牌意识,不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农民个体的单一网络零售模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价格、数量、品牌优势,不利于“农村电商”业务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推动农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必将带来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若能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将农民个体单一零售转变为政府、电商企业、零售商、传统经销商、专业农业合作社等协同推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推动“农村电商”与传统农村商业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必将带来“农村电商”销售规模的飞跃,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焕发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除了农产品上行难外,物流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难点。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广、密度小且部分区域地处偏僻,道路交通不畅,物流配送不易。客观存在的种种困难,使得构建一个全方位覆盖的农村物流体系十分不易。虽然,阿里、苏宁、京东等电商巨头在许多村镇建立了服务站点,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但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之下,电商企业的推进程度毕竟有限。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配置,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系统,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还会使物流难度大大降低。在此基础上,整合农村已有的基层电商站点资源,不断优化农村地区资源配置,降低农村物流难度和物流成本,依托强大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和高效的电子商务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时,无论是我们期许的构建“第四物流”抑或“智慧物流”,都将会有更大的实施空间和可能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