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就是要通过学习、知识辅导、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农民掌握农业或经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适应环境和掌控环境的能力,健全其作为现代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了,自然就会增强自身对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发掘内在价值就是要使农民认识到他们自身的乡土知识和乡土价值、农村自身的乡土知识和乡土价值、农村自身的资源和禀赋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被现代文明所吸引的农民一度不自觉地将农村的乡土知识、乡土价值和乡土资源视为落后的知识、价值和资源。要帮助农民扭转这种思想认识,激发农民对于这些乡土知识、乡土价值和乡土资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自觉将其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组织力量就是要通过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农村文化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以组织化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传统小农的分散性是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村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民勤劳、有智慧,但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转变为振兴乡村的巨大能量,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主体作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内在激发在激发机制上强调乡村振兴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在外部激发中,改变的主要是农村和农民“物”的因素;在内在激发中,农民自身的因素,或者说“人”的因素,才是改变的关键。英格尔斯说过,现代化最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外部激发中,外部力量自上而下主导乡村振兴,农村和农民主要作为各种社会资源的接受者,在乡村振兴中略显被动;在内在激发中,农民是改变自身、振兴乡村的主体,他们以自身的知识、能力、价值和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内在激发的机制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机制,党的领导,政府、市场、社会的支持与农村、农民自身的知识、技能、价值和资源禀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结合,形成强大合力,进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成功。
乡村振兴既需要外部“输血”,也需要内部“造血”。如果只有外部政策制度的嵌入、外部力量和资源的介入,那么乡村振兴就只能是一种“输血式”振兴,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外部激发解决的主要是外部“输血”的问题,而内在激发则能解决内部“造血”的问题。乡村振兴实质上就是外部“输血”机制和内部“造血”机制的有机结合。因此,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就要将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有机结合。
但是,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的结合有一个先后次序,即要由外至内。如何把握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的先后次序,需要因地制宜。由于外部激发是内在激发的基础,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较好的农村地区,应当逐渐从外部激发转向内在激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足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被纳入精准扶贫范围的农村地区,则应先做好外部激发的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内在激发。
从当前乡村振兴的现实来看,内生动力激发力量有两个倾向:政府部门在主导乡村建设时偏重于外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以政策、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为主,在激发机制上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为主;社会组织在介入乡村建设时侧重于内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以主体塑造、发掘内在价值和提升能力等为主,在激发机制上以自下而上的志愿方式为主。但是,目前二者的有机结合尚显不够。因此,下一阶段应当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体现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上就是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的结合。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