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的一线公务人员形象 有关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显著的“两个递减”特征。一是政府层级上的“纵向递减”,公信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逐级递减。二是公共事务领域上的“横向递减”,公信力从外交国防领域、经济建设领域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逐渐递减。这两条递减曲线的交汇处表明,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对于社会性事务的履责情况是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提升的方面。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这一状况与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信力态势相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地方(州)政府的公信力水平都长期、普遍地高于中央(联邦)政府。以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在2015年的调查数据为例,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分别为82和75;而同一时期的美国、英国、日本则分别为41和52、44和50、40和46。可见,优化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社会事务方面的履责,是未来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着力之处。
当前,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也是民众接触次数最多、最为频繁的公共管理者。可以说,民众对于政府公信力的认知与评判主要来自他们对地方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数量及质量的评估。这其中,民众所直接接触的一线公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构成了他们评价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来源。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是通过优化一线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在稳固政府公信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于政府尤其是中央(联邦)政府持怀疑、质疑态度,但是他们对所居住社区的警察、办事人员的信任度却比较高。
因此,优化一线公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是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稳固提升自身公信力的有效方式。一线公务人员身处与民众接触的“最前沿”,代表着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各级政府应牢牢抓住这一“形象阵地”,不断改进和完善,把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一线公务人员倾斜。在与社会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务中,提高办事便利程度、提升一线公务人员服务态度,使民众切身感受到政府工作的进步。同时,还要强化对一线公务人员行为规范的约束和监督,这在网络化时代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例如,一线公务人员经批准才能接受媒体采访、严禁在社交媒体上擅自发布个人工作内容尤其是各种个人观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