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南南合作全球协同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非合作已经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机制和做法,如何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非合作的关系?
刘鸿武:我认为中非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关系。中非合作论坛这个品牌已成功运行18年,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先试,为“一带一路”建设在非洲的顺利推进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行稳致远提供了支撑;而“一带一路”建设反过来又赋予中非合作更大的发展动能,把中非合作提升到更高层次,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大的外部合作空间和市场。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久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峰会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形成前后呼应,既突出中国与非洲大陆的战略合作,同时又把新兴国家合作拉入中非合作平台。打通中非合作、“一带一路”合作、金砖合作等中国所倡导的国际多边合作,将有利于融合成南南合作的全球协同平台。在当前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整合南南合作全球协同平台,对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意义重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也更加凸显。
《中国社会科学报》:使“一带一路”建设对接非洲发展,是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一条主线。“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在非洲的深耕细作,能够从中非合作论坛中借鉴什么经验?
刘鸿武:中非合作论坛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中非合作要在非洲大陆的整体性与50多个非洲国家的多样性之间寻求平衡。首先要重视非洲国家的整体性,因为一体化本身就是非洲国家自身的强烈诉求。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洲不同国家的差异性,在具体合作项目中要做到一国一策。我们看到,中非合作论坛既有对非合作的原则性宣言,又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还有基于各个国家不同情况的国别对策。
“一带一路”建设在非洲的推进也应借鉴这方面经验。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大方向具有普遍性,但对不同非洲国家推进“五通”的路径和重点有所区别。要从合作对象国的诉求出发,寻找与中国的利益交汇点,真正做好共商共建共享的大文章。而要了解对方的诉求,就必须做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的功课,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